吴池笑着,拍了拍手!
而后,几名参与修殿的工人出现,先对刘宏行礼,然后掏出火石,现场点燃了一根火把。
再用火把点燃其他的火把,最后每个工人手里都有好几根燃烧的火把。
吴池朝他们点了点头。
那些工人立刻将火把抛了出去!
足足十多根火把,被扔向殿内的各个方向!
刘宏等人惊了!
立刻就有太监大呼:“你们干什么?!”“放肆!”“找死吗?”“着火啦!快来救火啊!”
吴池笑着摆手,用压过他们的嗓门喊道:“安静!!!”
声如洪钟,压过了众人,而后吴池声音放低:“诸位看着就是!”
再看那几个工人,其中为首者取出一个铜铃,轻轻摇晃。
叮叮叮叮……
下一刻,一大群太监从外面急速蹿了进来!
这些外来太监穿着奇怪的衣服,将浑身上下裹得严实,连脸部都有网状面罩防护。他们的手里,则拿着奇怪的工具。
刘宏身边的太监看着他们,忽然惊呼:“那不是小岑子吗?他来这做什么?”
再下一刻,那些外来太监用手中的工具,对准那些抛出去的火把,就是一个喷射!
嗤————
几股白烟粉尘从工具中喷出,瞬间浇灭了火焰!
而且太监们还另有分工,除了直接灭火的人外,有的举起红旗指挥,有的拉起一种奇怪的网格布,将重要器物覆盖上,还有的人负责搬运……
行动训练有素,犹如军人一般!
很快,所有火焰都被熄灭,宫殿内的重要设施也都受到了良好的保护,更是有太监过来,将一部分观众‘疏导’出去了。
吴池笑道:“这就是臣专门训练出的队伍,名曰‘消防队’。有了他们,以后宫里再发生火灾,就可以第一时间进行救援,将火扑灭于萌芽之中!”
刘宏大喜:“妙!太妙了!吴爱卿,你简直就是朕的子房啊!这等主意都能想得出!”
众人一听,一方面觉得吴池的构思确实巧妙;另一方面,觉得刘宏将吴池以‘朕的子房’称呼,又钦羡吴池圣眷之隆。
刘宏又唤过那个叫小岑子的太监,问他怎么回事。
岑姓小太监说,在十天前,吴少府在宫里找到他,说有个好差事,问他想不想做。如果答应,吴少府保证他会“身价倍增”,以后在宫里能“抬起头来”。
原本身为最下等太监的他,平日里做着最苦最累的活,早就苦不堪言。一听有这种咸鱼翻身的机会,果断答应!
而后,他就跟一群同样被吴池说服的太监一起,接受了秘密训练,如此才有今日的效果。
吴池又补充道:“这些消防队,目前是三班轮值,陛下看到的只是第一班,另两班正在休息中。如此,即使是在深更半夜,也有专人负责灭火!”
刘宏:“太好了!”
这时有人想到了更多,问:“可是……一班只有这么多人,皇宫这么大,够用吗?”
吴池笑着解释:“此事易尔!你们也听见了,这些消防队,只用十天就训练完成了……难道还怕不能再多训练些吗?”
如此众人纷纷放心了。
而吴池做的,还不止这些,他又指了指宫殿的一处墙壁,给了他们又一重惊喜:“诸位请看这里!”
有细心的人注意到,这处位置……刚才正是被火把烧过的!
但是……
好像除了稍微有一点点焦黑,并没有大损伤。而还有更细心的人,发觉墙面上,好像涂了薄薄的一层什么东西。
“这是……”
吴池主动解释道:“这个啊,我称作防火涂料!只要抹了这种涂料,那么除非火势大到一定程度,能融化铜铁。否则,是无法烧穿墙壁的!”
皇宫的许多墙壁,是木质的,而非砖石。这也是之前起火后会烧得那么厉害的原因。
吴池也曾想过翻修时,全部都换成石质,可是有工匠提醒他,说什么这样不吉利,于是吴池作罢,改为砖木结合的构造,并涂上放火漆。
众人惊叹:“吴少府真天人也!”“幼麟之称,名不虚传!”“太妙了!”
吴池笑着谦虚。
只有赵忠他们这些十常侍,心生警惕:这个吴池,居然把手伸到宦官这边了?私下收买阉人?
他这是想干什么?
回去后,他们跟张让提了此事。不想,张让还是那副德行,耷拉着眼皮,“吴少府啊……由他去吧!”
赵忠等人心里犯了低估:这张让,是真怕了吴池了?
各种不满。
吴池是不知道这些,将一切交接后,修复宫殿的事情,就此告一段落了。
之后,吴池开始了正常的少府职业生涯,将作大匠衙门也开始由新的官员接手,吴池不再负责。
而新接手的官员,正是黄琬。
黄琬可以算是党人中的老资历了,在先帝刘志时期,就是朝中重臣了,只是后来受到‘党锢之祸’殃及,被禁止出仕二十年。直到前些年,才又重新出仕,从议郎到青州刺史、侍中。来当将作大匠之前,是担任右扶风。
可以说,在士林中声望卓著。
吴池是没兴趣跟这位老前辈多接触,简单说了几句就走了。
之后,便是上朝。
之前吴池因为在忙修宫殿的事,皇帝刘宏特许他不用上朝,现在完工了,这个就逃不了了。
上朝这事,听着挺荣耀,实际挺痛苦。
因为要起大早。
不是现代人那种太阳升起后起床的大早,而是半夜就得起床的大早,天还黑着呢!
虽然说古代人普遍睡得也早,一般天一黑就睡了。
但……不习惯呐!
更何况,像吴池这种富贵人家,晚上点得起灯烛的,是有夜生活的,那样一来就更不适应了。
好在,不幸中的万幸,古代朝廷,不是每天都需要上朝。
这就跟电视剧里的不一样了。
在古代,各朝代上朝的频次不一,有的五日一朝,有的三日一朝,有的是每月固定几号和几号上朝。
另外,制度是方面,皇帝本人又是另一方面。有的皇帝比较勤政,会严格按照制度上朝,而有些嘛……
比如刘宏这货,他上不上朝完全看心情!
一个月能上一次朝,都算他勤勉!
就算上朝,也是迟到大户,大臣们都在朝堂上等着,一直等到上午,刘宏才打着哈欠姗姗来迟。
就算如此,刘宏还是觉得麻烦,索性很多时候,朝议照开,但他自己不去,有事就让大臣们自己商议解决。
皇帝可以看心情,大臣们可没法那么任性,于是乎,他们反倒是自发的每隔几日组织朝议,自行商讨政务……反正刘宏同意了的。
而吴池呢,就只能在每次朝议时,顶着黑眼圈,听着其余大臣们在那商议来商议去。
时不时趁别人不注意,打个哈欠。
然后某次,就被朱儁看见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