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着一飞而逝的强大援军,众人霎时对守住家园充满了信心。
黄褐色人群当然是继续进攻,虽然刚才错失了一举突破的机会,而且损失了不少人手,但是他们人多呀!
而且麦轲飞走,他们也都看到了。刚才如果不是这小子横插一脚,就大功告成了!
不管怎样,这小子一走,就没有了这样的障碍,此时不攻,更待何时?
可是一交手,才知道和刚才大不相同了,这些防守者不但一个个凶猛异常,而且似乎都不要命了!
麦轲重新回到高空,望东西北三面看去,才知道其它三面的情况和正面实在是大同小异,全都是岌岌可危!
麦轲只好当救火队员,自己滞留在正中的高空,哪里危险就冲向哪里,冲到哪里就是轮灵意珠急射,也不多打,就是一百枚,起码打倒一百个进攻者。
就这样坚持了大约十分钟,堪堪保住四门不失。
这个时候,文复和拿破仑的联合舰队到了,看到十里长滩漫无边际的黄褐色人潮,这些法国人都急眼了,如果是以前,早就一轮舰炮轰了过去,可是现在不同了,天**队岂能大规模杀人?
不过,不能开炮,也不能看着他们肆虐,所以这些法国海军舰艇并马上强迫自己变成了陆战队,跳下了舰艇,向岸上冲去,很快就和那些黄褐色人群混杀在一起。
其中拿破仑最是着急,带着一小队精锐水兵就向白楼冲去,要去拯救自己的妻子和女儿。这拨人战力强悍,又拼死而战,一忽儿就冲出了上百米。
可是也就到此为止了。这暴乱者一看就是组织良好,见到这拨人凶猛,迅速派出一个一个红衣中队,大约有五十人人,当头就截住了拿破仑等人。
这些人的战斗力显然比那些黄褐色衣着的人厉害得太多了,一照面,竟然不是他们的对手,两名法军当成被杀死!
文复正在远处指挥自己舰队人员对付人潮,一见拿破仑遇险,马上带领一队精锐过来解救。这个小队的人员都是过去武艺高强的海盗,改编以后,独立成为一队,平时没有事情,专门啃硬骨头。
这些人又比那些红衣暴徒厉害多了,别看人少,一个对三个还绰绰有余,很快就把红衣人打退,帮助拿破仑脱离困境。
甫一脱险。拿破仑就想继续冲向白楼,被文复一把拽住,说:“你去指挥战斗,我去!”
说罢,分出十个人护送拿破仑和他的小队海军回去,他自己带领剩下的四十人直向白楼冲了过去。
麦轲正在那里焦头烂额,手忙脚乱。这些暴徒实在是太多,太亡命。他一直就没有闲着在三门来回跑,不断救急。每一次暗器横扫,都是打倒一百人,现在每个门前都躺倒至少一千人了。
但是这些对那些黄褐人潮没有丝毫阻遏作用,反而给他们提供了方便,他们就顺着那些倒地之人构成的台阶,继续攻了上来,连一点喘息的时间都没有。
现在麦轲那么强悍的身体,都有点吃不消了。
暗器出击,如同重机枪,但是,不是真的重机枪。暗器发射的威力,全靠麦轲强大的臂力和雄厚的内力支撑。
出其不意,偶然为之,可以媲美重机枪的威力,当成常规武器,长时间使用,就力有不逮了。
眼看那漫天而来的黄褐色就要淹没三门,麦轲也感到无计可施的时候,文复杀到了!
这些原海盗高手,压抑了这么长时间,刚才一路杀来,已经彻底抒发了原来的凶性,这时正扑到东门,立刻撕裂了黄褐色人群,来到了围墙之上,然后与守围法军一起,狠狠地收拾了攻上来的暴徒。这些人的狠辣无情,让他们第一次撤了回去。
然后,文复留下十人,带领其他人继续杀向北门。用同样的方式受稳了北门以后,也留下了十人,又杀向西门。
到了西门,麦轲已经降落到那里,然后共同对付进攻的敌人。
一经交手,就知道这里的敌人更难对付,再看他们的衣着,才注意到他们身穿紫衣。难道比红衣人还厉害?
守门的法军证实了这个猜测。说这些紫衣人是暴徒的中坚力量,别人都是临时聚集的一盘散沙,唯有这紫衣人是长期聚在一起的。
这里正在全力以赴,忽然小楼中传来一声惊叫,听着就是一个年轻女子声音。麦轲等人举目望去,原来是那些从山顶往下跳得暴徒,终于得手,成功地在楼顶着陆,而且从楼顶攻入了楼内!
听这声惊叫,麦轲心道不好,恐怕是拿破仑的夫人女儿遭了毒手。
文复更是着急,心说自己代替拿破仑前来拯救,如果他的家人受害可没法交代!当下只顾得和麦轲说了一句“我去救人”,就飞身而去。
这个小区本来就不大,围墙至小楼的距离不过百米,文复情急之下,不到十秒钟就跑过了这段距离,进入楼内。
惊叫声在三楼,文复几步就跨越一层,来到了第三层。迎面就看见一扇紧闭的房门。文复不及细想,飞起一脚,就把门踢开。
室内的情况立刻一目了然。
两个紫衣暴徒正在捆绑两个女人,一个中年美妇,三十多岁;一个豆蔻少女,正值二八年华。
现场显然经过一番打斗,凌乱不堪,二女浑身的衣服也都破损不堪,难以遮体。
趁二个暴徒一楞神的功夫,文复暴身而起,啪的一脚,踹到了抓住少女那人的脖子上,这一脚力大力沉,集中了文复的全部力量,加上出其不意,一下子踹了个正着!
那个暴徒带着嘎嘣作响的歪脖,砰然倒在地上。
少女也被带倒,还没有落地,一只有力的胳膊伸了过来,拦腰把她抱起。
少女匆匆一瞥,看到一幅年轻英俊、粗犷中带着文雅面容,正在自己的面前,那双炯炯有神的眼睛正在关心地看着自己。
这一情景就此定格在少女的心灵深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