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男生 女生 完本 排行 书单 专题 原创专区
汀兰水榭 > 历史 > 宋时风流 > 第618章 重塑

宋时风流 第618章 重塑

作者:官笙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1-10-02 01:47:25

等四人从垂拱殿出来,章惇与文彦博很类似,都是‘面无表情’。来之邵与苏轼则相反,一个舒爽开心,一个怒不可遏。

还没走出多远,苏轼还忍不住,沉声道:“大相公,真的非要如此吗?天下大乱,你们就真的开心吗?”

章惇没有理会他,转头走向青瓦房。

青瓦房在垂拱殿边上,政事堂则垂拱殿南面。出于‘敬上’,即便没有明确的规定或者路线,他们都要直线走出来,然后分头转向。

章惇向北,文彦博向南。

来之邵随着章惇向北,苏轼则要跟着文彦博向南。

两个大人物一南一北已经走了几步,剩下就是来之邵与苏轼。

对于苏轼的含怒而言,来之邵淡淡道:“苏尚书这句话,我不明白?楚家的事,是我们刻意捏造还是我们施政不当造成的?亦或者,是我们变法酿造而出?”

苏轼见也不想理会来之邵,对着章惇的背影沉声道:“大相公,今日楚家之事,明日是谁家之为?江南西路所为,不怕天下人效仿吗?”

来之邵神色一变,低喝道:“苏东坡,你到底想干什么!”

这里离垂拱殿并不远,苏轼这一声大喝,垂拱殿必然听的明明白白!

果然,章惇与文彦博同时停住脚步,转头看向苏轼。

不等章惇发作,垂拱殿就响起一阵密集脚步声。

他们四人转头看去,就看到赵煦出现在垂拱殿门口,黄门,禁卫急急而来。

赵煦看着苏轼与章惇之间清晰的对峙,神情不动,抬手摆了摆。

禁卫与黄门瞥了眼苏轼等人,慢慢退下,却又没走多远。

章惇见赵煦出来,转身向赵煦,抬手道:“臣御下不严,惊动圣驾,请官家惩处。”

苏轼这会儿好像也冷静下来,连忙抬手道:“臣一时糊涂,出言莽撞,自请惩罪!”

赵煦看着章惇,苏轼,来之邵,又看向一直默不作声的文彦博。

稍作沉吟,赵煦走过去,来到了苏轼身前,微笑道:“没什么大不了的。看来,刚才还是没说透,苏先生心里有不满。有些事,有些话,朕与朝廷诸公反反复复说了太多次,今天,咱们说一些不一样的。”

苏轼对江南西路发生的种种事,几乎都归结在‘变法’上,或者说‘新党’头上,眼见朝廷要在江南西路‘大兴土木’,他已然预料到了什么,忍无可忍了。

见赵煦这么说,他也只是躬着身,没有说话。

章惇,文彦博这会儿已经走回来,躬身在赵煦身前。

这里是政事堂与垂拱殿之间,出入政事堂,或者来垂拱殿的朝臣都能看的清清楚楚,耳朵好一点,还能听的请对话。

这会儿,本来已经看到的人,要过来的,纷纷退后。

只是短短一盏茶功夫,不知道有多少双眼睛注视着五人。

官家与朝臣在这样的地方聚集,说话,太少见了,必然有大事情!

而今朝野内外纷纷扰扰,大事太多了!

章惇,文彦博,来之邵,苏轼都没有再说话,惊动圣驾之后,静等着‘训斥’。

赵煦背着手,环顾四人一眼,道:“老生常谈的话,咱们今天不说。说说江南西路这楚家一案,也不细究其他。发生这样的事,朝野第一时间,归咎于‘官逼民反’。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只要一出事,就会成为朝廷的罪过,就会掀起党争,朝廷不说,士林间对朝廷的恶感就进一步增加,连带着朕也受牵累。这一次,骂朕的声音特别大吧?”

四人吓了一大跳,哪怕是文彦博都‘假寐’不下去了,抬手请罪。

“臣等有罪!”四人抬手,如果不是场合不对,他们还得下跪。

四周悄悄围观的人,更是惊恐。

但这话却又不是假的,是真的!

涉案的主要方,是黄门领头的皇城司,这可都是官家的人!

朝野固然将愤怒针对了章惇与‘新党’控制的朝廷,可对赵煦,言语之间的不满,也在含糊其辞间隐约可见。

赵煦摆了摆手,阻止他们的请罪与将要的狡辩,背着手,看了眼天空,道:“朕呢,一直希望朝廷团结一致,至少对外应该是。面对出现的问题,迎面而来的困境,应当是就事论事,着力解决,而不是肆意攻讦,形成鲜明的对峙,更是造成天下人对朝廷的不满,谩骂不休,攻讦不断或者引发民变,动辄就是威胁社稷,江山易主……”

苏轼不敢听了,直接就要跪地道:“臣糊涂!”

赵煦伸手拉住了他的胳膊,没有让他跪下,道:“咱们说话,无需这些。朕之前的话,可能不够明白。朝廷要团结一致,也要扭转天下人对朝廷的不满,要树立新形象,争取民心,获取民意支持。有了名义,不止是变法的阻力会大大减少,面对困难,全国上下也能团结应对,而不是倒戈相向。”

“诸位卿家饱读诗书,史书上那些看似轻描淡写,藏着多少腥风血雨?”

赵煦环顾四人,道:“祸根在哪里?诸位卿家应当比朕清楚。‘绍圣新政’的本意以及具体政策方向,受益的是谁?诸位卿家也清楚。抱残守缺,画地为牢,这些词朕不想用,朕也知道,你们要想反对什么,攻讦什么,理由千千万万,义正言辞,好像也没什么错。但摆在我们面前的,是不容辩驳,众所周知的事实困境。”

章惇面色严肃,文彦博面无表情,来之邵一脸认真。

苏轼最为艰难,内心挣扎,表情难以保持镇定。

赵煦情知说服不了苏轼。

苏轼不是一个人,他代表了当今士林的主流态度。

顿了片刻,赵煦注视着苏轼,道:“苏先生,工部的态度,很重要。”

在六部之中,工部是‘旧党’的大本营,哪怕苏轼的态度不如王存那般僵化,章惇、蔡卞等人也对工部进行了明暗的分化。

可工部,依旧是‘旧党’所望,朝野反对派的希望之地。

苏轼神情动了又动,最终还是抬手道:“臣明白。”

赵煦微微点头,苏轼没有继续硬抗,他这段话就没有白说。

赵煦又转向章惇,道:“大相公,朝廷的形象要重塑,你也应当是一个正直贤德,披荆斩棘的明相。该果断的时候要果断,当温和的时候,也要温和。”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