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男生 女生 完本 排行 书单 专题 原创专区
汀兰水榭 > 历史 > 隋唐风云 > 第16章黑手

隋唐风云 第16章黑手

作者:风云再起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2-03-05 10:33:35

幕后主谋

所谓长使英雄泪满襟,斛律光和高长恭的被杀,总是让读史之人忍不住唏嘘感叹一番,然而,就当时的人来说,根本没有人会去感伤和流泪,因为所有人都在狂欢。

首先,是高纬和他的玩伴们,他们无不弹冠相庆。

高纬终于除掉了威胁自己皇权的人,可以继续高枕无忧地做他的“无愁天子”,想泡妞就泡妞,想怎么玩就怎么玩,何其逍遥!

祖珽和陆令萱这对活宝,同样也是不亦乐乎,祖珽终于除掉了自己的政敌,除掉了这个曾经百般羞辱过自己的斛律光,从此,在这朝廷里,除了皇帝,就属祖珽和陆令萱最大了,可以为所欲为,真是太快人心!

然而,沉浸在玩乐中的高纬并不知道,远在几百公里之外的长安城中,有两个人笑得比他还得意!

一个是宇文邕,一个是韦孝宽。

宇文邕听说斛律光被杀的消息,立刻宣布,大赦天下,一时间,北周举国欢庆。

而追随在宇文邕身边的韦孝宽,嘴角微微上扬,他的笑声有些怪异,也有些阴骘。

一首可以置人于死地的歌谣,怎么会凭空出现在北齐邺城街头?真的是上天安排?

显然,高纬和祖珽等人,都是有神论者,因为她们根本没有怀疑过这首歌谣,在他们的观念里,这一切都是上天的安排。

而马克思主义唯物论教导我们,世界是物质的,妖魔鬼怪,牛鬼蛇神,根本是不存在的。

既然如此,这歌谣又是从何而来?为何偏偏把矛头指向了斛律光?

因为这一切,根本不是上天的意思,而是韦孝宽的使的反间计,一切全都是韦孝宽一人策划。

韦孝宽,本名韦叔裕,孝宽是他的字,很小的时候,就开始上阵杀敌,而且并不是个粗人,对经史均有涉猎,可谓文武双全。后来,他又和独孤信一同在荆州担任郡守,当时的人们把独孤信和韦孝宽并称为“连璧”。

能和偶像明像独孤信并称的,并非普通人物,事实也确实如此。真正让韦孝宽扬名天下的,是一场著名的城市保卫战,其惨烈程度,在南北朝时期堪称第一,这场战役史称玉壁之战。

玉壁位于山西省稷山县西南,汾河下游的峨嵋塬,此处地形易守难攻。早在春秋时期,晋国就曾三次驻军于此,以防备秦国和戎狄,地理位置的重要性,可想而知。而此时,这里同样是西魏防备东方的战略要地,东魏几次想打下来,却始终没有得手。

公元546年,东魏权臣高欢集结了十多万兵力,可谓是倾巢出动,意图一举攻破玉壁城。而此时驻守在玉壁城的将领,正是韦孝宽。

但是,此刻的韦孝宽不过是个晋州刺史,并没什么名气,他手中也并没有多少兵力可以调遣,此前高欢可能也从来都没听说过这号人,因此,高欢势在必得,根本没把韦孝宽放在眼里。

然而,高欢从一开始进攻就碰了钉子,他敏锐地感觉到,韦孝宽并不是个普通角色。

高欢严密的部署了攻城战,在城外先是修筑土山,接着又断绝城中水源,冲车、云梯投石机,各种攻城器械轮番上,甚至用上了最先进的地道战。各种办法全部都想尽了,然而,这些招数却都被韦孝宽一一化解,玉壁城岿然不动。

高欢傻眼了,他没想到眼前的对手如此强悍,但是,高欢并不甘心,倾全国之力,居然打不下一座小小的城池,竟然打不赢一个无名小卒。

高欢越想越不甘心,大军包围在玉壁城下,昼夜不停地猛烈攻城,这一攻,就是六十天。

六十天后,玉壁城依旧是那个玉壁城,只是城外多了七万具尸骸。这七万具尸体,无一例外全都是高欢的士兵。

高欢彻底服气了。

高欢下令撤军,而高欢没日没夜的攻城,一下子就累趴了,从此一病不起,以致于军中谣言四起,说高欢已经被韦孝宽用弓杀了。高欢痛哭流涕,在无比的悲痛中,走向了生命的终点。据说,高欢就是被韦孝宽气死的。

不管怎样,韦孝宽胜利了,韦孝宽创造了军事的奇迹,在强大的敌人面前,以寡敌众,最终击溃了一代枭雄高欢,从此,韦孝宽步入了名将的行列。

而这一场玉壁之战,不仅仅是一场成功的城市保卫战,它同样是一个历史的分水岭。

因为,自此役之后,东魏从战略进攻,开始逐步转为战略防御,而西魏,则由战略防御逐步转为战略进攻。并且,在高欢病逝之后,东魏内部发生了严重的政内讧,大将侯景归降了南方的梁朝,一场席卷南朝的侯景之乱也随之爆发。而这一切,都和玉壁之战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如果说斛律光是北齐的第一名将的话,那么韦孝宽绝对可以称得上是北周的第一名将。北周建立以来,随着八柱国的逐渐凋零和谢幕,韦孝宽成了当之无愧的第一名将。

如果给韦孝宽单纯定性为一个名将的话,那你就小看了韦孝宽,韦孝宽不仅是个名将,他还是个谋略家,他不仅能在战场上杀人,还能用谋略杀人。

韦孝宽和斛律光,可以称得上是老相识,相识的方式有点特别——打仗。

很显然,要想在战场上彻底击溃百战百胜的斛律光,显然是不可能的。于是,韦孝宽便使出了这一招反间计。

韦孝宽借祖珽之手,借高纬之手,成功地除掉了了北齐第一名将斛律光,除掉了对北周最大的威胁。而祖珽和高纬可能至死都不会知道,他们只是被人利用的工具。

杀死斛律光的,不是高纬,也不是祖珽,真正的幕后黑手是韦孝宽。

这招反间计高明吗?其实,并不高明。但是,如果面对高纬这样的人来说,这种计策已经绰绰有余了。就像皇太极对崇祯使出离间计,杀袁崇焕一样,不需要多高明的计策,只需要这条计策能够击中对方的软肋,击中对方那颗锐的神经,怕什么你就给他来什么,这就完全足够了。高纬和崇祯虽然差别很大,但是有一点,他俩都属于神经过敏的人,他俩都有一根脆弱而锐的神经。

周齐决战入主邺城

31、伐齐的时机到了

面对北齐君臣上演的自相残杀的好戏,宇文邕和韦孝宽无疑是最忠实的观众,宇文邕全程欣赏了高纬君臣的华丽表演,就只差奉上鲜花了。

然而,高纬此时根本浑然不觉他有这样的好观众,当然,他也没空知道,因为高纬是一个极其执着而敬业的好演员,在昏君的角色上,他将付出全部精力,根本无暇顾及其他。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梦想,高纬的梦想是,做一个前无古人的昏君,做一个真正的影帝,宇文邕也有梦想,他的梦想是统一大业。

宇文邕虽然没有像马丁·路德·金一样发表《我有一个梦想》的精彩演讲,但是,宇文邕大刀阔斧的改革,却是另一种无声的演讲和宣誓。

宇文邕的矛头毫无疑问的指向了北齐,指向了高纬。

其实,在此前不久,宇文邕就曾经征询过一位大臣的意见,此人叫做于翼。

于翼,八柱国于谨之子,也是宇文邕的姐夫(娶了宇文邕的姐姐平原公主),在宇文护掌权之时,于翼就和宇文邕有着密切的联系,后来宇文护被诛杀后,宇文邕当即任命于翼取代宇文护儿子的职位,镇守山西蒲州,但却被于翼推辞掉了。

而就是在宇文邕亲政之后,宇文邕不断的在周齐边境上增加兵力,眼尖的于翼很快洞察到了宇文邕的用意,他知道宇文邕这是想对北齐用兵了。

于翼对宇文邕说:“在战场交兵,只会白白消耗兵力,对于大局并无益处,这并非上策,不如撤去边防上的军部部署,两国修好,这样可以使对方松懈,我们可以静观其变,趁其不备,出其不意,这才是上上之策。”

于翼的这一番话,犹如醍醐灌顶,让宇文邕瞬间醒悟,宇文邕即刻听从了于翼,撤掉了边境上的兵力部署。

然而斛律光被杀后,宇文邕瞬间看到了时机的到来,出于谨慎,宇文邕又征求了一位大臣的意见,此人叫做伊娄谦。

宇文邕召见了伊娄谦,从容地说:“现在国家一点点强盛起来了,我想对外用兵,你认为应该先拿谁开刀?”

伊娄谦毫无犹豫地回答说:“齐国”。

伊娄谦的回答,正中宇文邕下怀,宇文邕又问:“为何?”

伊娄谦回答说:“齐国的皇帝整日沉溺酒色,他们的名将斛律光也死在了谗言之下,上下离心离德,百姓慑于爆政,只能道路以目,讨伐这样的国家简直轻而易举。”

听罢,高坐在龙座上的宇文邕哈哈大笑,笑声传遍了整个宫殿。

看来,这是天意,既然大家的意见都是伐齐,那就这么定了。

天予不取,反受其咎,伐齐的时机终于到了。

这时候,韦孝宽突然站了出来,为宇文邕提出了三条计策。

第一、陈朝可以一举攻占北齐的江淮之地,说明北齐已经腐朽不堪,只需号召全国兵力,分道进攻,联合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一鼓作气,北齐必灭。

第二、联络陈朝,孤立北齐,同时,借助陈朝的兵力夹击北齐,让北齐的兵力分散,且战且退,坚壁清野,让北齐疲于奔命,北齐的灭亡指日可待。

第三、和北齐订立盟约,重新修好,从而麻痹敌人,让敌人继续内耗,而我们则养精蓄锐,伺机而动,最终可以轻易地兼并北齐。

什么是谋略家?这就是谋略家,一个超越名将的谋略家,一个运筹帷幄,决胜千里的韦孝宽。

这三条计策,即三种应敌策略,有轻有重,有缓有急,而这三条计策,其实已经融合了所有人的观点,其中,第三条计策完全就是此前于翼的翻版。这让宇文邕连连称赞,有如此的谋略家在,还会怕他北齐不成?而在宇文邕心中,他已经急不可待,他采取了韦孝宽提出的第一条计策,这也是上上之策。

宇文邕下定决心之后,立即组织了他的智囊团,召开战前会议。

智囊团成员包括:宇文宪、王谊、卢韫、于翼。

会议上,大家达成了统一的意见——伐齐,又进行了具体的战略部署,一场大战,即将到来。

北周建德四年,即公元575年,七月二十五日,宇文邕正式下诏讨伐北齐。

诏书的内容,其实很简单,概括起来就是两个字,骂人。

说起来,这也是中国古代战争的一个优良传统,大战之前,总少不了一番口诛笔伐,揭发和声讨对方的罪恶,甚至要问候对方的祖宗十八代,怎么难听怎么骂,骂要骂得有水平,骂要骂得有风格,美其名曰“檄文”。例如,建安七子的陈琳骂曹的《为袁绍檄豫州文》,那就是骂出了水平,骂出了风格,骂文中的经典之作。

目的很简单,第一,为了说明自己是以有道伐无道,我们是正义的,对方是邪恶,代表正义消灭你,第二,以达到先声夺人的效果,在气势上先占据上风。

宇文邕明显有些仓促,并没有骂出高水平,不过,宇文邕是一个务实的人,宇文邕迅速做了以下的战争部署:

前三军总管:柱国陈王宇文纯(宇文泰第九子),荥阳公司马消难(曾是北齐将领),郑国公达奚震(十二大将军达奚武之子)

后三军总管:越王宇文盛(宇文泰第十子),周昌公侯莫陈琼(侯莫陈崇之弟),赵王宇文招(宇文泰第七子)

齐王宇文宪率众二万趋黎阳(今河南滑县),阻挡邺城来的齐军救援洛阳。

随国公杨坚、广宁侯薛迥率舟师三万,从渭河入黄河,顺流而下。

梁国公侯莫陈芮率众二万守太行道,阻挡北齐邺城以外的其他军队。

申国公李穆帅众三万守河阳道,作用同侯莫陈芮一样。

常山公于翼从安州(今湖北安陆)帅众二万出陈(今河南淮阳)、汝(今河南汝南),牵制北齐南部军队。

以上这十二万军队,其实都是为了服务宇文邕,宇文邕亲自率领六万主力部队,直指河阴(孟津西北),实际目标就是中原腹地。

这份名单中,我们很高兴地看到了杨坚的名字,杨坚在幕后已经待了很长时间了,也该出来透透气了。

这几年中,杨坚始终默默无闻,但他却始终密切关注着北周的“新闻联播”,和今天的新闻联播不无两样,分为三部曲:第一、国家领导人很忙(宇文邕);第二、全国人民生活很幸福(宇文邕改革的成果);第三、世界各国人民生活在一片水深火热之中(北齐)。

总之一句话,身为宅男的杨坚,家事国事天下事,他事事关心。

当然,也有一件大喜事,是不得不提的。

就在两年前,即建德二年,杨坚的大女儿杨丽华已经出落成了一个十二岁的小姑娘,这在古代已经是到了婚嫁的年龄,此时,杨丽华的姿色被宇文邕一眼看中了,被宇文邕纳为了妃子——太子妃。当时宇文邕已经册立了太子,太子叫做宇文赟,杨坚和宇文邕也因此结成了亲家。

杨坚不会想到,这次联姻,杨坚收获的不只是一个皇亲国戚的名分,也是他一生的转折点。

而这次领兵出征,虽然杨坚只是一个偏师统帅,负责策应,但是这毕竟是杨坚第一次带兵出征,意义非同凡响。

言归正传,胜券在握的宇文邕决意要把战略制高点放在洛阳,由他亲率主力一举把洛阳攻克,如此一来,北齐都城邺城,就如探囊取物一般容易了。

可是,这条战略,当即遭到了宇文弼、赵煚()鲍宏三位朝臣的反对。这三人都是同一个理由,他们认为,洛阳重兵把守,很难攻下,且处于四战之地,即使攻下也很难守得住,而河东之地,城小山平,最容易攻克,如果把河东重镇晋阳当做战略目标,会更容易攻克。

宇文邕对于这一番意见,只是摇摇头,并没有采纳,既然已经决定,就绝不轻易更改。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