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然的话差点把李二陛下感动的当场痛哭流涕。
原来自己竟然这么好,被眼前的少年郎称之为好男人,让李二陛下那小小的心灵,得到了极大的满足。
长这么大,李二陛下还是第一次听到这样的赞美之词。
李二现在越发觉得口中的红薯,更加的松软甜蜜了,那味道胜过宫中所有的蜜饯。
“少年郎,不知道你刚刚口中其他值得你尊重的人还有谁?”
李二陛下内心掀起了无限的八卦之火,很想一探究竟这少年郎内心深处的秘密。
“老李啊,这还用说吗?第一当然是生我养我的父母大人。第二肯定是教导我指引我走向正确道路的老师。这第三吗?说出来,老李你可能不信?”
林然眨巴着眼睛仰望着天空,开口说道。
“哦,少年郎何处此言?”
李二陛下见林然一脸郑重的样子,诧异的开口询问道。
“哎,这个人本公子一直从未谋面,可是他却像一座山一样耸立在本公子的心中,一直是那么令人敬畏,令人高不可攀。正是因为有了他的付出和努力,大唐才有了如今的安定和祥和,虽然说如今国力尚显薄弱,灾害不断,可是本公子相信这些表面的困难根本阻挡不了他那颗一统天下的决心和恒心······大唐的明天一定更加美好,大唐的子民也一定会生活的比现在幸福和安宁·····”
林然仰视着天空,徐徐的开口说道,那神情那模样,完全不像是一副只有**岁模样的少年郎应有的模样。
“你······你说的可是父······可是当今陛下?”
李承乾惊讶的站了起来,激动的大声开口说道。刚刚林然的话让他佩服的是五体投地加六体,他从未想过一个从未见过父皇的少年郎竟然能如此的理解自己的父皇,一瞬间李承乾有一种想要一头撞死的冲动的,因为在林然说话的时候,李二陛下不止一次的将眼光看向了他。
那意思很明显,太子呀太子,你还不如一个陌生人了解父皇啊······
“小李啊,不要激动。虽然你也姓李和本公子最值得敬重的人一个姓氏,可是莫要起歪心思,妄想攀上黄家亲戚。天下李姓何其之多,陛下如果认亲的话,那天下岂不是大乱。你还年轻,就算是到了长安也要靠自己的努力和学习来考取功名,说不定将来,你也能出将入相,侍奉在陛下左右。”
林然一脸郑重的交代道。
李承乾心中一万句那个啥呼啸而过,这他喵的也太神奇了,自己乃是当今陛下的太子,还有陛下两个人,却在这小山村里听一个山野小子讲天下和治国的道理。
“哈哈···哈哈···少年郎,既然你如此敬重当今天子,能否说说你心中的理由?”
李二陛下内心愈发的美滋滋了起来,被人暗中称赞终究是一件非常美好的事情。
而且这个暗中称赞自己的还是一个有着无与伦比的才华的少年郎,如今更是种出了亩产万斤的土豆,还有这好吃的不能再好吃,美味的不能再美味的红薯。
“当今天子乃是天命所望,民心所向,这还有什么可说的?还有什么可质疑的?十六岁时他的密友刘文静被捕入狱,他只身前去探视,而且制定了起兵计划将刘文静从狱中救出。试问天下人有人能做到?大唐建立后当今天子官拜尚书令,右武侯大将军,进封秦王。武德元年薛举父子进犯关中,又是秦王李世民率领部下将其击溃。武德二年秦王大破刘武周,而且收服了尉迟将军和寻相等良将美玉。同年七月秦王生擒窦建德,迫降王世充。这些不世之功,试问天下有几人能做到?”
林然激情高昂的讲解。
老李和小李眯缝着眼睛仔细的听。
渐渐的老李和小李的眼睛越来越大,越来越大······
老李自己都没有发现,原来自己做过这么多惊天动地,热血沸腾的好事。
小李满眼都是星星,他现在对林然的崇拜之情,犹如那长江之水连绵不绝,也似那黄河泛滥一发而不可收拾。
“说的好,村长说的太好了。”
一旁的老刘和老徐纷纷拍着巴掌,大声喝彩道。
“两位老乡,不知道为何喝彩?”
李二陛下难得抓住这一次微服私访的机会,正好借机听听百姓们的心声和愿望。
这比朝堂上那些文武百官的奏折强上千万倍。
“老李啊,你傻啊?为啥好?你不知道吗?”
老刘一开口就差点把李二陛下和太子李承乾给雷倒。
李承乾不知道如果老刘知道他口中的老李就是当今天子会是什么表情。
但是他知道现在他自己算是被今天的所见所闻给刺激到了。
原来宫外面有这么多好玩的人,好玩的事情,自己整日呆在皇宫里都快郁闷死了。
“老刘啊,刚刚本公子怎么交代你来着?这么快又忘记了?”
林然闻言,略显不悦的开口说道。
“村长,俺不是故意,就是这老李问的问题太弱智,太气人了······”
“老刘啊,不可无礼,来者皆是客,好好回答老李的问题。”
“村长,俺知道了。俺好好回答老李的问题。”
老刘摸摸头憨笑着开口回答道。
“老李啊,俺和老徐可都是从前隋过来的啊。前隋啊,简直就是荒诞至极啊,老百姓们过的是啥日子啊?民不聊生啊,俺和老徐能活下来都是命大之人,林家村那些年死了多少人啊,俺刘根他娘就是活活饿死的,临死的时候还要给俺刘根奶水吃······想想这些满眼都是泪啊······狗日的前隋,苛捐杂税多的数不胜数。老百姓养个什么生灵都要变着花样收税,这是把人往绝路上逼啊···好在高祖推翻了隋恭帝,才让老百姓的日子逐渐安定了下来。如今的天子更是把老百姓放在心窝里,均田制的实施,实在是一件利国利民的大好事,而且减免了许多前朝的苛捐杂税···乡亲们的干劲才越来越大了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