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争端由来已久,不过看这架势几帮子人开始拉帮结伙可不是好事,长此以往国将不国。
多少朝代到最后不问对错只问属于哪一伙,只要对方赞成的我都反对,只要对对方不利我都赞成。
因为劳动力之争最后引发战争的例子也不是没有。
现在大明工业发展劳动力不足的问题已经凸显,朱慈烺又强行加快工业化使得劳动力矛盾更加尖锐。
这些人之所以只能打嘴仗是因为大明之君主制,军队全部掌握在皇上手中,军队没有参与这次讨论。
而霉国之所以引发南北战争是因为他们是联邦制,大家是合伙人关系。
人无远虑必有近忧,如果朱慈烺放任这种争端不管,那么最后矛盾必然越来越尖锐。
但怎么解决问题?人不能凭空而来,工业化不能停止,农业也不能放弃,算来算去只有禁止这种无序竞争,降低入籍门槛了。
以前要求熟练使用一千个常用汉子,能够读写汉字才能申请入籍,朱慈烺直接大笔一挥,只要掌握五百个常用汉子,能够掌握日常交流用语就能入籍。
这一门槛的降低,让以前困在读写等的那些异族能够加快申请,以前需要一年以上学习才能入籍的人,现在只需要三个月的突击学习就能完成。
仅仅这一条瞬间就能解决数百万用工问题。
第二个方向就是继续把山区丘陵的百姓迁出,现在大明各工厂都缺人,迁出的百姓不必再像以前一样移居海外,直接送到各城安置。
然后对水源地也要进行保护,保护环境总是好事,还增加了劳动力。
这样一来很多地方都从适合耕种的地区变成不允许耕种,那么农民就必须进城,反正到处都需要用工,不怕安排不了。
大明这些年朱慈烺一直在推行三北防护林和治理沙漠等工作,大家也逐渐有了环保的概念,在让报纸好好宣传宣传,形成舆论氛围。
到时候百姓就不会觉得这只是为了用工慌而出台的政策,当然这也确实不是只是因为用工慌想的办法。
退耕还林这是一直都想搞的,只是以前大明不需要专门出台这样的政策,移民的时候顺便就把这些事情给办了。
这些年一直把山区的人口迁出,把黄土高原的人口迁出都是在做这事,现在只是把以前顺便做的事情变成规定而已。
不说多,这个政策只要范围划大一点,最起码能搞几百万乃至上千万人口出来迁移到城市。
而饮用水源保护大明还没有这个概念,除了京城搞了,朱慈烺当初为了这个特意把玉泉河圈起来保护。
大多数地方还都是吃饭的水和唰粪桶的水都是一个地方取的,上游尿尿下游喝。
但是随着城市化进程加快污染必然加剧,饮用水源健康也是一个重要的事情。
朱慈烺的政策可不是水源地多少米多少公里不能有啥厂有啥污染,直接就是水源地区域能不许居住,都到城里去!
为了大家的吃水健康,这一条说出来,大家应该都没有意见。
这样一来又划出一大波人。
第三就是继续鼓励生育,同时继续推进教育,让孩子在学校的时间增加,这样家长就能工作更长时间。
只要人口还在增长高福利加重社会负担就可以被抵消。
一旦有一天人口过剩了,或者因为太发达大家都不愿意在要孩子了,那只能到时候再说了。
反正朱慈烺是等不到那一天,他也没有本事解决这个后世都是难题的难题。
三条政策一下,懂的人都懂,整个舆论对于人口争夺的声音迅速平息,没有眼色的那些人叫唤两声报纸也不报道了。
整个报纸都加入到吹捧皇上这三条政策是多好,是多仁慈,是多么的功在当代利在千秋。
不管吹没有吹到点子上,反正跟着吹一波是没有错的。
因为除了推出三条政策之外,朱慈烺再次强调了报纸审核的重要性,撤掉了报纸审核机构的负责人。
新的负责人上任之后立刻领会了朱慈烺的要求,一旬之内关闭了十七家报纸,并且严格了办报纸的审核流程。
大明创业不用申请执照,需要工作人员上门去登记,但是报纸确不行,报纸发表之前是必须要经过审核的。
朱慈烺之所以撤掉上一个负责人,正是因为其审核不严格,不仅报纸上舆论风向出现地域争端不管,有些报纸没有审核就发表他也没有管到位。
报纸自然知道自己引起了陛下的不满,报纸监管加强意味着大明报纸行业的开荒时代彻底结束。风口消失了!
大明以后严格限制办报纸,现在大明的报纸已经有一千多种了。也是时候去除一部分不合时宜的了,除了不少报纸做工粗糙之外,还对那些内容庸俗为了博眼球无所不用其极的报纸进行了关停,对那些天天风花雪月只关心花魁之类的报纸更是限制销售区域和数量,一番操作大明一下子变得清明起来。
劳动力不足将是一个长期的问题,以大明目前的生育率,人口自然增长一倍至少需要二十年的时间。
虽然一直在鼓励生育,但孩子不是生出了就能工作的,从出生到养育成人能参加工作最少也要十六年的时间。
也就是说想要享受鼓励生育带来的成果,朱慈烺至少还要登上五六年的时间,而且这个过程还是持续的,每年增长一点。
更关键的是,人口在增长,工厂也在增加,需要的工人就更多了。
所以真正解决人口矛盾还是要发展蒸汽机,让更多的工序实现机械化,减少各环节的用工数量。
大明的蒸汽机工业刚刚起步,现在一年也不过几千台的产量,等再过十年,大明的蒸汽机能年产十万台,那可比增加十万工人能干的活多得多了。
整个五月就这样忙忙碌碌的过去,当上了皇帝,朱慈烺感觉自己就没有好好放过假,就算是出门巡游,一路上还是不停的批阅奏章看各种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