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男生 女生 完本 排行 书单 专题 原创专区
汀兰水榭 > 其他 > 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理论体系十 > 一、立论之本: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践结合的创新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创新和发展

杨承训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中非常重要的一个基本范畴。把社会主义与市场经济结合起来的理论,不但是马克思主义经济学说的新篇章,而且是所有经济学说或理论中所没有的。这一理论是我国改革开放的重要理论基础,是我国经济社会深化改革的方向。正如**同志在党的**报告中所说:“在社会主义条件下发展市场经济,是前无古人的伟大创举,是中国**人对马克思主义发展作出的历史性贡献,体现了我们党坚持理论创新、与时俱进的巨大勇气。由计划经济体制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转变,实现了改革开放新的历史性突破,打开了我国经济、政治和文化发展的崭新局面。”**同志进一步指出:“提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改革目标,这是我们党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程中的重大理论和实践创新,解决了世界上其他社会主义国家长期没有解决的一个重大问题。”

关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一般理论大家研究得已经很多了,如果从深层理解则是一个十分重大的课题。第一是理论上的创新点,突破了马克思主义原来的个别结论;第二是政治经济学中的难点,怎么解释这个问题传统经济学难以说通;第三是争议的焦点,最近几十年争论最大的就是这个问题;第四是搞活经济的节点;第五是现实生活中的乱点,比计划经济复杂得多;第六是执政的悬点,弄不好就会滑下去,风险比较大,活力和风险并存;第七从改革来说,又是改革的深点,从这里深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改革方向。这就是**所讲的“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

一、立论之本: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践结合的创新

为什么邓小平选择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如果回顾历史,从空想社会主义开始,社会主义理论都把商品、货币、市场当作罪恶的渊薮。马克思和恩格斯当时没有社会主义经济的实践,不可能提出社会主义同市场经济结合的思想,认为:“一旦社会占有了生产资料,商品生产就将被消除,而产品对生产者的统治也将随之消除。社会生产内部的无政府状态将为有计划的自觉的组织所代替。个体生存斗争停止了。”我们应该历史地辩证地看待这一问题,而不应苛求前人。然而,必须实事求是地承认这样的事实:马克思和恩格斯关于建立公有制必须消灭商品经济的思想对后人影响甚大,以至被认为这是社会主义经济学与资产阶级经济学的分水岭。在实践中,由此带来了社会主义经济的曲折性:有三次取消商品—市场的失败;四次利用商品—市场挽救困难局面;两次限制商品—市场的长时期运行,不利于生产力发展;以及一次比较。这被简称为“三四二一”。

三次失败是指苏联战时**时期(1918—1920年)、中国人民公社化之初(1958年)、柬埔寨红色高棉消灭商品货币(1980年彻底垮台)。四次利用市场挽救困难局面是指苏联新经济政策(1921—1928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四面八方”的政策,利用市场三年恢复战争创伤(1949—1952年);中国暂时困难时期(1959—1962年),放开市场,很快出现转机;“文化大革命”后期国民经济面临崩溃边缘,粉碎“四人帮”后开始放开市场,出现更大的转机。这表明,何时消灭商品市场关系,经济发展就会遇到重大挫折,乃至彻底失败;何时利用好商品市场关系,困难就会好转,出现繁荣景象,尤其是我国改革开放之后的40年最为明显。不过,虽然前三次出现暂时的好转,却仍有两个很长的时期实行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计划分配、统收统支、统购统销等),限制商品市场经济发展:最典型的是苏联计划经济体制(1929—1991年,中间有1941—1945年战争时期);中国建设初期基本仿照苏联计划经济模式,长达近30年(1953—1978年)。虽然当时经济发展突起,但在较长时间内则限制了经济活力,有相当长的时间和相当多的领域处在僵化状态。中国也接受过苏联的一些教训,提出适合自己实际的方针(如综合平衡、统筹兼顾、以农业为基础及以工业为主导、地区之间平衡、集中力量办大事等等),在一定程度上发展商品生产,但始终未摆脱计划体制的大框框,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的发挥(虽然取得了巨大成就)。

当然,在这个漫长的实践过程中,对商品—市场经济的认识还是有所发展的,如斯大林认为社会主义有部分商品的存在,**三次提出利用商品生产(1949年、1956年、1960年),陈云提出“三个主体三补充”(即:(1)在工商业经营方面,国家经营和集体经营是工商业的主体,但是附有一定数量的个体经营。这种个体经营是国家经营和集体经营的补充。(2)在生产计划方面,全国工农业产品的主要部分是按照计划生产的,但是同时有一部分产品是按照市场变化而在国家计划许可范围内自由生产的。计划生产是工农业生产的主体,按照市场变化而在国家计划许可范围内的自由生产是计划生产的补充。(3)在市场方面,国家市场是主体,但附有一定范围内国家领导的自由市场作为国家市场的补充)以更多地利用市场,但是总体上都没有实现根本性的突破。

一次比较是指邓小平最早从历史的曲折中总结了自己的经验,也借鉴了世界上资本主义国家发展的经验,并上升为理论。1979年提出“社会主义也可以搞市场经济”的论断,肯定了社会主义利用市场经济焕发活力并加快生产力发展的思想。对社会主义国家和资本主义国家做了大胆对比,他自己讲“前十年为后十年准备”,他说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比较,我们的优点是全国一盘棋,能够集中力量办大事,缺点是经济搞得不活,市场搞得不活。计划和市场处理得好,我们就发展有利,处理不好就糟。之后至少有12次论述了社会主义与市场经济结合的问题,他的基本出发点是社会主义必须加快生产力发展,具体观点有:(1)市场和计划不是区分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的标志,市场是手段,不涉及社会主义本质,在社会主义质的规定下可以运用市场经济为之服务。(2)根本出发点在于市场经济有利于发展生产力和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我们发挥社会主义固有的特点,也采用资本主义的一些方法(是当作方法来用的),目的就是要加速发展生产力。在这个过程中出现了一些消极的东西,但更重要的是,搞这些改革,走这样的路,已经给我们带来可喜的结果。中国不走这条路,就没有别的路可走。只有这条路才是通往富裕和繁荣之路。”(3)社会主义应当吸取人类一切有益的成果,包括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的经验,因为就发展社会化生产力方面,两种制度的国家有共同遵循的规律。(4)计划和市场两种手段,资本主义、社会主义都可以用,既不能用计划排斥市场,也不能用市场排斥计划。(5)国内的社会主义经济可以有条件地与国际市场经济接轨,对外开放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一个内容。(6)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特点和优点是“四个坚持”,即同社会主义的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结合,可以减少市场经济的负面影响,即探索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特殊规律。

大体上说,在改革开放的40年中,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的发展经过了4个阶段:(1)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的提出和形成阶段(1978—1992年),党的十二届三中全会提出发展“有计划的商品经济”; (2)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与体制全面确立阶段(1992—2002年),邓小平南方谈话后党的十四大确定实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3)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与体制进一步完善阶段(2003—2012年); (4)全面深化改革阶段,**同志提出“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和更好地发挥政府的作用”(2013年至今)。历史表明,社会主义必须同市场经济结合才能释放更多的优越性。这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的重大创新成果。

到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好不好?回答是:问题不少,但成就是主要的。我们用不到40年的时间使经济从世界的第十位跃居到第二位,让世界对中国人刮目相看。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实践证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这条路走对了,这就回答了“为什么选择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它的立论之本是什么?立论之本不是本本,而是实践,这是我们的方法论。我们考虑问题要学马克思主义不错,但是学习什么?学习立场观点方法,而不是学个别结论,要立足于实践研究问题。我们给学生讲课时,学生提出“马克思恩格斯提出这个问题我们怎么看?”他们是我们伟大的导师,但是从唯物论、认识论来看任何人都有局限性,它的个别结论我们可以触摸,这符合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是伟大的创新。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