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男生 女生 完本 排行 书单 专题 原创专区
汀兰水榭 > 历史 > 我在民国打酱油 > 第两百一十八章 蔡孑民来访

我在民国打酱油 第两百一十八章 蔡孑民来访

作者:疯狂的小芦苇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1-09-29 19:20:20

一场国会全武行,爆出了一众衙门里的黑料,外界舆论开始疯狂抨击,全国大大小小的报纸几百家,一边倒的骂,光看着架势就吓人。

最后没有办法,只能启瑞和黎黄陂带头发道歉声明,声称一定会严于律己,管好手下人,并且徐树铮和孙洪伊俩人,已经开始走辞退程序了。

这才渐渐平息了全国上下的恼火,这件事就到此为止,也算是得到了有效解决,但是明眼人都知道,这还是换汤不换药。

只要启瑞和黎黄陂两个派系之间,实质性的问题没有得到解决,那么这种明里暗里的争斗就会一直存在,最多是面子工程做好点。

这件事一直吵吵闹闹持续到了12月,即将迎来了北方最寒冷的天气,街上的人都穿起了袄子,带起了毡帽,天空中的云朵也越来越阴沉厚实了。

有年纪大的人,依着经验,望着天空,就说道:“要下大雪咯!”

这就预示着北方最寒冷的时候要来了,六爷是从9月开始,就一直忙到了现在。

眼下十所新式学堂房屋主体工程,已经全部盖好,就差一些边边角角的收尾工作了,留待明天开春施工。

今天六爷来东交民巷,是为了别的事特意来的,早饭吃完之后,打了一辆车,就往这里赶,刚巧遇上汤皖在院里吃早餐。

“六爷,今天来有事?”汤皖端着碗,讶异的问道。

“先生,来是有一事要相商!”六爷抱拳,杵着拐杖,缓步走来。

“快快请坐,六爷!”汤皖挥手示意道,然后又朝着厨房里喊道:“大牛,替六爷沏上一壶热茶,炭炉也搬来,天冷了,暖暖身子。”

在汤皖的印象里,六爷比起去年初见时,精神了许多,去年差不多也是这个时节,六爷亲自登门,与汤皖想谈慈善基金会的事情。

“六爷,时间真快,一年多去了,您老身体还是矫健如初啊!!”汤皖把碗里剩下的几口粥赶紧喝掉,与六爷相谈着。

六爷今天穿着厚袄子,坐下时,有些不便,汤皖赶紧蹲下替六爷理理衣服。

“先生,麻烦了!”六爷感谢道。

“客气个什么,咱们俩也算是忘年交了吧,这还不是应当的!”汤皖笑道。

六爷也知道汤皖为人随和,不讲究这些,也就不说客套话了。

大牛沏好了茶,拎过来,汤皖替六爷倒上一杯,然后自己也倒上一杯,就忙着招呼道:

“快喝热茶,暖喝一下,这天气,越来越冷了,保不准过几天就要下雪!”

“我今天,就是为了此事来的,想与先生相商,今年粥棚的事宜!”六爷道,吹了一口茶上的热气,轻抿一口,开心道:“马上you要下雪了,不过今年不比去年,难民少了很多。”

“这是好事,难民少,说明老百姓日子过得好,这年头,本是良家老百姓,大冬天里,老婆孩子热炕头,谁还愿意当个难民。”汤皖欣慰道。

“是啊,我设粥鹏这么些年了,头一次遇到今年这个情况,真是个令人高兴的事情。”六爷欣慰道。

不过话锋一转,六爷又开始担心起来:“只是这城里的乞丐不在少数,怕是要在冬天折掉几个。”

“人老话说得好,救急不救穷,他们那不是急也不是穷,是纯粹不想动,这样的人,就是神仙来了,也救不活。”汤皖想起这些乞丐,就气的慌,连扶不起的阿斗都不如,唾弃道。

又说道:“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那方便面工坊今年扩大规模,招了那么些人,但凡是个有手有脚的,也不至于靠每天在街上伸手要钱过日子。”

“嘿嘿....”六爷随即耻笑道,又不免有些无奈,继续说道:“谁说不是呢,话虽如此,诶.......当年这座城里的一碗粥救了我的命,如今我又怎么能眼睁睁看着,这座城里有人冻死呢?”

汤皖自然能明白,六爷这辈人心里的执著,也不再尝试去劝说,而是说道:“既如此,那就再设一个粥棚,规模可以小些,”

六爷踌躇着,最终还是站了起来,抱拳弯腰行礼道:

“先生,我替他们谢谢你了!”

“干什么呀!”汤皖赶紧起来,扶住六爷,说道:“都是应该做的,不必如此,快快坐下,喝茶。”

“诶!!”六爷开心道,沟壑纵横的脸上,泛着细腻的光芒。

聊完了这个,又闲聊了一会,六爷就回去,杵着拐杖,非得自己走,不让大牛送,真是个要强的小老头。

汤皖躺在躺椅上,边喝和热茶,边烤着炭火,眼睛不由得看向了天空,怔怔的发呆,肉眼可见的天上的云,像是要掉下来一样。

莫名的给人一种压抑的感觉,就像是有什么大事要发生一样,随后就被不知名的恐惧感包围住了。

“先生,外面起风了,还是进屋子吧!”大牛说道。

“啊!”汤皖回过神来,然后直起身子,喝一杯茶,抬头又看向天空,喃喃道:“是啊,快起风了,还是大风。”

汤皖拎着茶壶,进了屋子,大牛提着炭炉子,跟在后面,干冷的房间里,有了炭炉的加入,很快就暖和不少了。

在卧房的大桌子上,汤皖铺开了一张纸,索性提起笔,练起了字,书法一途,越是练的多,就越是精妙。

写了几首苏子的词后,就听到院里的传来了声音,紧接着就听到大牛在喊:

“先生,有人来找你!”

汤皖杵着眉,放下笔,按理说与自己来往的人,大牛都该认识的,除非是陌生人,所以又会是谁,在下大雪前来找自己呢?

带着疑惑,汤皖推开门,走出门去,立刻就感到一股冷气直往身上扑,抬起头,看到在大门口,站着一个中年人。

穿着灰色的袄子,带着眼睛,脖子上围着一条围巾,正笑嘻嘻的看向汤皖。

他身材不高,面向很儒雅,就只是一笑,就让汤皖感到了一股亲和感。

汤皖赶紧迎上前去,带着一肚子的疑惑,忙问道:

“这位先生,你找谁?”

“我找皖之先生。”这个中年人先是款款行文人礼,然后缓缓答道。

“我就是,你是??”汤皖回礼道。

“我是蔡孑民!”中年人不骄不躁的说道。

“啊!!”汤皖惊呼道,原来眼前这个中年人就是孑民先生,来不及处理脸上惊讶的表情,连忙邀请孑民先生入内。

汤皖走在前头,一路招呼着,引着孑民先生往房里走,又冲着厨房喊道:“大牛,再沏一壶茶来!”

待孑民先生进门后,汤皖赶紧关上门,用火剪拨弄了一下炭火,示意孑民先生坐到火炉旁,暖和一下。

而后才郑重弯腰作辑,行礼道:“孑民先生,久仰!”

孑民先生示意不用如此,随和的说道:“皖之先生,不用说客套话,免了这一套。”

而后环顾四周,看了看汤皖的卧房,都是些简单的陈设,随口道:

“皖之先生大名,我在珐国都听到了,已然是国际大学者,怎会过得如此朴素啊?”

“哈哈.....”汤皖抿着嘴,没想到孑民先生一上来就开玩笑,不由得想起了陋室铭,也开玩笑道:“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

“倒是我着相了!”孑民先生笑道,然后又看到了汤皖练的字,嘴里顺便念道:“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

“没事干,就想着练练字,倒是让先生笑话了!”汤皖谦虚道,没想到孑民先生却是夸赞道:“苏东坡的这首诗,大气磅礴,与皖之先生的大志向甚是相配,难怪能写出《r国威胁论》,这等著作来!”

“孑民先生,谬赞了,不敢当,不敢当!”汤皖沉声,推辞道。

“当得起,一个是射西北,一个是射东洋,有异曲同工之妙!”孑民先生盛赞道。

面对孑民先生上来就是一顿夸,汤皖都感到有些不好意思了,幸亏大牛来的及时,送来了茶,汤皖连忙岔开话题,招呼道:

“孑民先生,快快用茶!”

“好!”孑民先生道。

汤皖又用火剪拨弄了一下炭火,给孑民先生的茶杯续上热茶,想到此番孑民先生回国,坐的大船,一路漂泊,就说道:

“先生一路辛苦了!”

“辛苦?”孑民先生愣了一下,然后叹着气,又笑着说道:“不辛苦啊,不过是坐船而已,算什么呢。”

孑民先生不禁想起了自己的这趟回国路,历经一个月之多,所谓近乡情更怯,辛苦什么的就不值一提了。

近乡情更怯的可不止孑民先生一人,这一次的轮船上,还有着不少的国人回国,大概是年关将近,回家团聚的缘故吧。

其中有一个女孩子尤其引得孑民先生的关注,她看起来不大的年纪,也就20出头左右,但却是一个人在欧洲,当起了战地记者。

一个华夏小姑娘,敢在战火连天的欧战中穿行,这是需要莫大的勇气的,而且孑民先生与之交谈后,竟然发现这个小姑娘还与汤皖有着联系。

“皖之先生,说起这次回国,我倒是遇到了一个小姑娘,说起来,他哥哥还是你学生,不知道你认识么?”孑民先生忽然问道。

只这听到的一瞬间,汤皖就呆住了,而一刹那间后,就又恢复了原样,连忙端起茶杯,撇过头去,抿了一口。

“哦?她叫什么名字?”汤皖佯装随意问道,实则内心已经开始变得焦躁不安,脑海中不由得浮现起她的面容来。

“我记得船上的洋人都叫她记者lin,在瑛国《泰晤士报》当战地记者,她中文名叫灵湘!”孑民先生回忆道。

是了!是了!应该就是湘灵了,只是,汤皖心里既有长久以来的不安,忽然被放下的舒心,却又升起了一种不知如何面对的窘迫感。

“先生,以后就叫我灵湘吧!”这是湘灵在离去前,捐款时所说的话。

湘灵的声音此时却是在汤皖的脑中回荡,让那漂浮的思绪久久不能安定下来,眼神也开始变得迷离,这种异样很快被孑民先生捕获到了。

“皖之先生,怎么了?”孑民先生疑问道,不明白为什么汤皖听到这个女孩的名字,会有如此奇怪的表现。

“啊!!”汤皖收掉了思绪,蓦的惊呼道,而后递给了一个抱歉的表情,又端起茶杯,喝了一口,才说道:

“我认识,她也回到了首都么?”

“不知道,我和她在沪市分开了,她和一帮瑛国人一起走,不过想来应该会来首都的。”孑民先生道。

“那就好,回来了就好!”汤皖此时却又是安心道,只是一旦心里想起了她,就再也无法忽略了,总是于她的一切事情。

于是,汤皖又忍不住,问道:

“孑民先生,可还知道她的其他事情?”

孑民先生仔细回忆后,摇了摇头,不过随后又说道:

“我人在珐国,可是清楚的知道战争的残酷,报纸上成天的报道,成千上百万的人惨死,战地记者都是冲在一线的。”

说到这,孑民先生不由得咋咋嘴,感叹道:

“我看那些洋人都挺尊敬她的,不过这样一个女孩子,任谁都会尊敬的!”

“呼!”汤皖听着孑民先生的陈述,心都是揪着,指关节都抓的发白了。

又突兀的想起了与湘灵第一次在火车上见面的场景,被湘灵堵在厕所门口,只感到天意弄人。

“诶......不说她了,孑民先生,喝茶,喝茶!”汤皖摇摇头,说道。

屋里的炭火烧的正旺,温度很快就起来了,孑民先生感到有些热,就下了围巾,搭在椅子上。

俩人就国内一些事情,闲聊扯淡了一番后,孑民先生才开始了正题,说道:

“皖之,我今天来找你,是有两件事。”

“先生,您说!”汤皖抬手示意道。

“这第一件呢,是想来拜访拜访,认认门路,我一下火车,就听人说,来首都有两个人必见,一个是辜汤生,另一个就是你汤皖之。”孑民先生抬举着说道。

却是让汤皖脸都尴尬的红了,连连推辞道:

“哪里,哪里,先生就别取笑了,都是些薄名,哪里能和辜教授相提并论,折煞了!”

“哈哈哈哈!”孑民先生大笑道,然后拍了拍汤皖的肩膀,由衷的赞赏道:“我看一点都不薄,我人在外国,以前能听到辜汤生的名号,现在也能听见你的名号,泱泱华夏,值此之际,不过你二人矣”

汤皖继续尴尬的笑道:“先生,莫在说了,否则我要在地上挖洞了!”

“好!好!不说了!”孑民先生很是欣赏汤皖不骄不躁的态度,然后接着说道:“这第二件事,就是想问问你,可以程仲浦的联系方式?”

“仲浦兄啊,嘿嘿....先生,你来找我,算是找对人了!”汤皖诡魅一笑,说道。

“那就好,没走错路,皖之,能把程仲浦的联系方式写给我么?”孑民先生问道。

“不用写!”汤皖挥挥手,见孑民先生一脸迷惑,而后立马解释道:“仲浦兄,前几天给我拍了电报,想来这几天就该到首都了。”

“那可真是太好了!”孑民先生开心道,脸上挂着笑,紧接着说道:“不满皖之,我找程仲浦,是想请他来北大当文科学长的。”

“先生慧眼如炬,仲浦兄真是恰到好处!”汤皖竖起大拇指,赞成说道。

孑民先生一回来,与教育部谈好了条件,就急着开始物色文科学长的人选,这时候,医学院的汤尔和和秋明先生就推荐了仲浦先生。

尤其是秋明先生,和仲浦先生的渊源颇深,后又加入了《星火》,对仲浦先生的了解就更多了。

听到孑民先生对文科学长的要求是锐意进取,思想先进,功力深厚,秋明先生一下子就想到了新文化的标志性人物仲浦先生。

本来汤皖也是人选之一,便是因为汤皖的名气是够了,差就差在文学底子,还有就是年纪也小了些。

刚好,孑民先生与仲浦先生还是个老相识,俩人年轻的时候,一起在沪市制造炸弹,要谋划刺杀老佛爷。

所以,综合各方面考虑,孑民先生最终定下了仲浦先生作为文科学长的人选,而首都,要论与仲浦先生交情最深的,莫过于汤皖了。

毕竟南有《新年轻》,北有《星火》,这现在已经是全国文化界,公认的新文化的南北两面大旗。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