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男生 女生 完本 排行 书单 专题 原创专区
汀兰水榭 > 科幻 > 我在万族打造气运神朝 > 第157章 收拢大量流民(求订阅求月票)

朱天命侯府有好几位大师级厨艺大师,一场接风洗尘宴会,除了苏轼一家人以外,还有苏轼带来的一些有代表性的官员。

最后苏轼被朱天命任命为吏部尚书,苏辙被朱天命任命为刑部尚书。

原吏部尚书侯永寿入职户部,成为户部侍郎。

周正则是一心一意搞军队的事情。

而苏轼的父亲,为礼部侍郎,负责教育这一块。

为朱天命培养足够多的人才储备。

至于苏辙的修为,金丹期三重,苏轼父亲苏洵的修为,也是金丹期三重。

三日后,天枢城。

朱天命用240W大宋功勋换成了大明功勋,然后兑换了2艘2W吨排水量的宝船。

剩下的40W大宋功勋朱天命也全部兑换成了先天期提升修为的丹药。

这些丹药对朱天命无效,但是对许秀、周正、阙虎等一众老臣还是有效。

40W大宋功勋,也只换了4瓶丹药。

现在朱天命拥有的船只有:

2艘2W吨排水量的宝船,2艘1W吨排水量的福船。

四艘舰艇能够装载近30W人流民。

苏轼知晓的其余五处流民的地方,朱天命已经暗中通知小白龙敖春派人看守了。

防止大宋或者大明、大金出海收拢他们。

一共600W流民,想想朱天命就激动。

天枢城绝对可以打造成为三级大城,甚至巨城。

人口不仅代表了资源、劳力、财富,还有各种有天赋的人才以及气运。

六处地方所在的位置,也在地图上清楚地标记了出来。

在永北城坐镇的是苏辙与周正。

4艘舰艇浩浩荡荡的出发。

福船与宝船都是用灵晶石催动,所以不需要消耗人力。

每艘宝船朱天命派了2000军卒,福船1000军卒。

总计兵力6000人。

还有一些官员,总人数6500人。

朱天命站在甲板上,看着一望无际的大海,对着苏轼说道:

“要是能够顺利收拢这600w流民,我们应该可以扩军5W。”

苏轼说道:

“侯爷,理应扩军,不出两个月,倭国与东瀛就要到来,我们兵少根本无法攻城夺寨,

工部制造八宝神火破禁车也得加快速度,

臣之前在大宋朝廷得知,倭国与东瀛都有不少大城与巨城,没有八宝神火破禁车,很难攻城拔寨。”

朱天命点了点头,说道:

“之前缴获两辆八宝神火破禁车,加上抢得的材料,两个月之内,我们能够拥有10辆八宝神火破禁车,就是招募的兵卒来不及训练。”

“倭国与东瀛两个超级大海岛,好像都是平原居多吧对吧?”

朱天命问道。

苏轼回答道:

“没错,十分适合骑兵作战。一旦城墙被轰破,骑兵完全可以长驱直入,而且东瀛人与倭国人十分好战,最喜爱与敌人野战。”

听到这里,朱天命笑了,

野战对于玩家来说可能是个不好的消息,但是对于朱天命来说,就是一个超级好的消息。

为了让战马晋级为下等妖马,朱天命也花费了6000气运,在灵植族兑换了足够的妖凝草,足以让6W匹马晋级为下等妖马。

两万骑着妖马的地级下品骑兵,朱天命实在是想不到怎么输。

倭国与东瀛还是诸侯混战,拥兵最多的诸侯也才五十万人。

为了保险起见,朱天命问道:

“可知道他们的实力如何?”

苏轼之前是大宋礼部侍郎,为大宋最高层,还是负责接待外国使者的人,肯定知晓很多运朝的消息。

苏轼说道:

“德川幕府拥有玄级上品特殊步兵与骑兵,总计二十万,修为也都是后天五重,其余三十万大军是普通正规军,修为后天2-3重;

不过德川幕府有一位元神期强者坐镇,麾下元婴期强者也有4-5个,我们现在不宜招惹。”

朱天命说道:

“好!两个月的时间,也足够我们收拢2-3处的流民了。到时候不少异人也会带兵前来大宋,找东瀛人的麻烦!”

第一批要收拢的流民在岷子岛,足足有一百二十万人流民,这些流民分为了大大小小不同的阵营。

一开始这些流民还不愿意投靠朱天命,但是在朱天命展示了强大的武力之后,便在没有了这个想法。

而且朱天命也让人把加入天枢城的待遇说得一清二楚,这样一来,大多数百姓更是想要投靠朱天命了。

一些别有用心的野心之辈也没实力阻止,光是6000不灭战卒就让他们心生绝望。

何况还有四艘堪比大城城墙高度的巨舰。

反抗死路一条。

过程很顺利,一趟下来,花费了6天时间,其中两天时间赶路。

载着30W流民回到天枢城的朱天命,直接用1.05W气运再次换了3艘宝船与三艘福船。

一次只能载30W流民,而且花费6天时间,太慢了,只能多换点宝船,加快速度。

5艘宝船,5艘福船,一次性能装70W人。

宝船排水2W吨,福船排水1W吨,除了装足够的熟食之外,再无其他,唯一的缺点就是船内十分拥挤。

来回小半个月,岷子岛的一百二十万人全部被吸纳进天枢城。

各个官员忙得脚不沾地,统计每个人的特长,分发房屋、土地,各种事情,不要太多。

就连衍衣卫丁修也带人在一百二十万人中寻找资质足够好的孤儿,开始培养。

天枢城六部以及衍衣卫、捕快司忙得不可开交。

苏轼也跟朱天命说道:

“侯爷,至少二十天之内不能在出海收拢流民,这一批流民我们得消化完毕才行,不然人太多官员也不够,治安也是一个问题。”

朱天命说道:

“只能如此,好在之前在永北大城抄家,抄了足够多凡米。”

苏轼说道:

“凡米不值钱,多也不足为奇,接下来一个多月我们最多还能收拢两处地方的流民,

剩下三处地方的流民我们最好派出少许官员与军卒前去安抚,为后面我们收拢他们打下基础。”

苏轼安排得很到位,朱天命也点头适应。

苏轼继续说道:

“派出去的官员可以一边安抚,一边慢慢收拢一些之前本就是官员的流民,帮助安抚流民,缓轻官员不足的压力;

军卒每个地方派两个千户过去,一边镇压,一边吸纳资质较好的人员进入军队,

特别是之前就是军卒的人员,还有那些之前就是军队骨干的军官,甚至是做过将军的人,

他们都是不可多得人才,这样军队一下子扩兵太多也不至于战力下降太多。”

苏轼考虑得十分周到,朱天命以为就这么结束了,只听见苏轼继续说道:

“侯爷,这还没完。”

...

PS:求订阅,求月票。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