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男生 女生 完本 排行 书单 专题 原创专区
汀兰水榭 > 历史 > 五代十国往事 > 第202章 朱温南征

五代十国往事 第202章 朱温南征

作者:南无臭蛋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1-10-29 18:41:49

【平定荆襄】

稳定好后方局面后,朱温向襄州赵匡凝发动了攻击,派杨师厚做先锋军,自己则亲率主力紧随其后。

杨师厚势不可挡,连克唐、邓、复、郢、随、均、房七州,横扫襄州忠义军全境,朱温率主力部队驻扎于汉水北岸,与襄州隔汉水相望。赵匡凝被打得毫无还手之力。

朱温没有给他喘息的时间,命杨师厚搭建浮桥。不到两天,浮桥搭建完毕,随后,朱温亲率主力渡汉水南下。

赵匡凝率两万大军在南岸列阵阻击,被杨师厚一举击溃,汴军顺势进逼襄州城下。

当天晚上,赵匡凝就放火焚烧了襄州总部,率领全族及亲卫官兵,顺流东下,逃到扬州,投奔杨行密。

次日清晨,杨师厚进驻襄州。

赵匡凝的弟弟——荆南节度使赵匡明,连抵抗的胆量都没有,直接放弃城池,率领手下两万兵马向西遁逃,逃往成都,投奔了王建。

朱温撤销了“忠义军”,恢复前称“山南东道”,命杨师厚出任山南东道留后,不久之后就正式任命为山南东道节度使;命大将贺瑰为荆南留后。

至此,朱温仅仅用了一个月的时间,就吞并了长江中游两大重镇,再一次向世人们展现了汴军那令人生畏的战斗力。

再说流亡的赵氏兄弟。

赵匡凝到了扬州,杨行密用略带讥讽的口吻跟他开玩笑,说你坐镇襄州的时候,长年累月地资敌助盗,如今被贼人打败,倒来我这里避难了?

赵匡凝正色道:“诸侯向朝廷缴纳贡赋,职责所在,怎么能说是资敌助盗?正是因为与贼人势不两立,所以才来归附。”

能把脚踩两只船、反复无常说得如此清新脱俗,着实令杨行密刮目相看。

当时,唐室倾微,诸道藩镇常不上供,“惟匡凝昆仲……贡赋不绝”,赵氏兄弟积极向朝廷缴纳贡赋,这是不争的事实。而朱温完全控制了朝廷,所谓的朝廷贡赋一分不少地全部落入朱温的口袋,这也是事实。

基于此,杨行密才指责他“资敌助盗”,而赵匡凝采取了避重就轻、上纲上线的策略,强调自己是遵纪守法大大的良民。

事实是,赵匡凝脚踩朱温和杨行密两只船,一方面借用履行藩镇缴纳贡赋义务之名,光明正大地向朱温交“保护费”,朱温则在朝堂上盛赞赵匡凝的忠君之举,上表朝廷给赵匡凝同志加官进爵,以示嘉奖,这就是他与朱温之间的默契;另一方面,赵匡凝东结淮南,与杨行密眉来眼去。

而赵匡凝所处的襄州忠义军,是重要的战略要地,于是他也成为朱温与杨行密争相拉拢的对象,也得以在两位大佬之间左右逢源。

我个人对他唯一的好感就是他的“藏书家”身份,赵匡凝喜欢藏书(不知道是否也喜欢读),藏书数千卷,当他撤离襄州的时候,曾放了一把大火,焚烧军政总部,却没有把这些书籍付之一炬,杨师厚入城之后,将数千卷藏书转移到了汴州。

无论如何,杨行密对赵匡凝表现出了应有的宽容和大度,毕竟雄才大略的杨行密也要为世人做出表率,于是厚待赵匡凝。

其弟赵匡明当初也打算东奔杨行密,他的儿子赵承规以诸葛亮兄弟的故事劝谏,说诸葛亮与其兄诸葛瑾分事二国,千古流传,如今我们如果全奔淮南,只恐怕淮南生疑。

赵匡明恍然大悟,于是改道西上,最终投奔了西川王建。

赵氏兄弟不是强行致敬诸葛兄弟,而是出于现实的考量。因为朱温与赵匡凝的实力相差悬殊,赵匡凝败得干脆且迅速,实力尚存,犹不失军心民意;而赵匡明更是未战而遁,实力虽然弱小,但得以全部保存。

再来看淮南集团内部的情况:杨行密的实力原本不如朱温,近期又遭削弱(田頵、安仁义、朱延寿叛乱;李神福、台濛病死);杨行密已经染病,身体情况欠佳(仅两个月之后就病逝了);杨行密诸子皆不成器,后继无人。

在这种情况下,赵氏兄弟成建制涌入淮南,说是避难,万一……晁盖等人就是借躲避“劫生辰纲”之难而火并王伦,抢了梁山。

赵承规当然没有机会拜读《水浒传》,但他既知诸葛兄弟,也就该知道袁绍的两个儿子:袁尚、袁熙投奔辽东公孙康的故事。

大规模涌入,只会引起收留方的疑虑,其结果如果不是鸠占鹊巢,就是羊入虎口。

后来,杨行密的继任者杀了赵匡凝,而赵匡明则在蜀地得以善终。

历史总是惊人的相似。历史故事不会重复,但历史规律会一再重演。

伟大领袖对朱温的评语一针见血、深入骨髓,“与曹操略同”,朱温全方位地致敬曹操。

曹操当年灭了荆州刘表,平定荆襄之地之后,立刻顺流东下,对孙权发动了攻击,打响了著名的“赤壁之战”,并一败涂地,从此不敢图江南;

朱温吞并了荆襄之地,也对东面的江淮之地垂涎欲滴,力排众议,东征淮南,最终铩羽而归。

【三征淮南】

朱温在襄州集结大军,原计划是阅兵,然后班师汴州。

朱温身披华丽戎装,骑在高头大马之上,检阅自己的胜利之师。只见旌旗飘展,遮天蔽日;盔明甲亮,夺目生辉,好似胸中豪情万丈;士气高昂,气吞万里如虎。

此情此景让朱温如痴如醉,青春的荷尔蒙被无限激发,胸中的宏伟志向仿佛已经近在眼前,朱温忍不住要呐喊、要发狂。

“东征淮南!”

智囊敬翔是为数不多地没有被胜利冲昏头脑的人,他赶紧劝阻,说我们用了不到一个月,就削平了两大镇,开拓疆土数千里,威震四海,我们应该珍惜并利用这份威望,在谈判桌上不战而屈人之兵,从而收获更大的政治利益,而不是好勇斗狠。

敬翔的一番话体现了他超高的政治智慧,也符合朱温的一贯主张,朱温集团也正是靠着这种方式逐步做大。

但敬翔虽让还是原来的敬翔,朱温却不再是从前的朱温。有道是,大国不尚权谋。从前纵横捭阖,是实力弱小的无奈之举,而如今,谁还能阻挡我朱温的铁蹄?什么政治权术、阴谋诡计……干就完了!

大军刚刚从襄州出发,就遭遇天降大雨。当时已经进入到冬天,道路泞泥,寒风刺骨,此次东征又因是临时计划而未及时换穿冬衣,后勤补给严重不足,大军冒雨前进,苦不堪言,未等进入淮南领土,汴军内部就出现了士兵大量逃亡的情况。

等来到淮南势力最西端的光州,朱温就派人告诉光州刺史柴再用,说只要你开城投降,就任命你当蔡州刺史,否则,就屠城!

蔡州是富庶大州,还曾作为奉**的军镇总部,那时的光州还属于蔡州的属州,所以蔡州刺史相对于光州刺史是升官。

柴再用一方面加强戒备,增加守卫,做好战斗准备,另一方面则亲自登上城墙,花言巧语,以作缓兵之计。

他对朱温下跪叩头,毕恭毕敬,苦苦哀求道:“我们光州城池狭小、兵微将寡,实在是微不足道,不值得大王您为它费心受累。大王如果先攻克寿州,我怎敢不乖乖开城投降?”

寿州位于光州以东,淮河中段,的确是非常重要的战略要地,是北方南下入淮的突破口之一,朱温之前就曾重兵攻打寿州,被朱延寿以少胜多。

光州距离寿州还有很远的距离,几乎要穿越小半个淮南战区,朱温才不会上柴再用的圈套。你不投降是吧?等着被屠城吧你!

柴再用紧闭城门,据城坚守,朱温一时也拿它没办法,只能采取最传统的方法:围困。

在消耗战中,人数少的消耗就少。

朱温率领规模庞大的军队,深入敌境,又逢冬雨连绵,自然不愿意被一个小小的光州绊住手脚,捡了芝麻丢了西瓜,得不偿失。于是在围困、恐吓了半个月之后,见光州仍无屈服之意,也就解围而东,真的向寿州进发。

就像这绵延不断的冬雨,朱温的倒霉事也是一件接着一件。

离开光州没多远,朱温大军就迷失了方向,“迷失道百余里”,不知是偏离航线百余里,还是在错误的道路上行进了百余里,总之,在淮南的土地上爱的魔力转圈圈,兜兜转转,终于来到了寿州城下。

兵贵神速。

迷路和雨天,严重迟滞了朱温的进军速度,又被光州凭空耗费了半个多月的宝贵时间,当朱温终于找到寿州时,淮南军已经做好了充足的战斗准备,以逸待劳,迎战师老兵疲的朱温大军,其结果可想而知了。

朱温打算围绕寿州城池建立营寨,却发现方圆多少里都没有一棵树,淮南军早就利用这段时间把树木砍伐干净。不仅是树木,房屋民舍、粮食饮水……所谓的坚壁清野,绝不留给敌人任何可以利用的物资,当年杨行密就是通过这招战胜的孙儒,从而夺得了淮南,这是杨行密的看家本领,专门对付外来侵略者。

巧妇难为无米之炊,朱温无计可施,只得向西暂退。

冷静之后,朱温也觉得此次东征过于鲁莽,于是打算渡淮北返。

可就在大军渡淮河的时候,那个不足挂齿的光州柴再用,居然派来一支敢死队,“击贼半渡”,击毙三千汴军,俘获的军用物资以万为计量单位。这令朱温大怒若狂,烦躁不已。

朱温极不光彩地离开了淮南,宣告着第三次征讨淮南的失败。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