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男生 女生 完本 排行 书单 专题 原创专区
汀兰水榭 > 历史 > 五代十国往事 > 第293章 缺钱天子

五代十国往事 第293章 缺钱天子

作者:南无臭蛋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1-10-29 18:41:49

【缺钱天子】

老婆虽然有钱,但不给老公私房钱。这是很多已婚男士面临的问题,李存勖也不例外,即便他已经当了皇上。

当然,作为河东集团霸道总裁,公款私用是解决问题的一个好办法。李存勖在当皇帝之前就动过这方面的歪脑筋。

前文有叙,当时掌管集团财务的是托孤老臣、监军宦官张承业。李存勖煞费苦心地摆了个局,插圈弄套,想套路张承业。他故意在国库门前大摆宴席,还让儿子李继岌为张承业跳舞助兴,主公父子俩专挑张承业爱听的说,拍张承业的马屁,借着张承业打赏李继岌的节骨眼,李存勖轻描淡写地说道:“孩儿啊,以后别跟你张叔见外,缺钱了找他要就行,这不——”回头一指国库,“——有的是钱。”

没想到张承业不吃这一套,公私分明。真缺钱了,我自掏腰包接济你,公家的钱,你一分也别想动!

李存勖恼羞成怒,当场就要杀了张承业。后来闹到了母亲曹氏那里,被母亲抽了一顿,转天母子二人到张承业家里负荆请罪。

张承业德高望重,又特面无私,软硬不吃,李存勖实在拿他没办法,只能瞅着国库干瞪眼。

等张承业去世后,李存勖在挑选租庸使的人选时,就动了一番脑筋。坚决不能再让一个张承业式的人物管钱了,不圆滑,不世故。于是,就有了上述那几块儿料在租庸使的位置上风水轮流转。

我有个大胆的猜测:豆卢革和卢质,刚上任就挪用公款,且不知公款去向,是不是被李存勖“借”走了呢?两个人因挪用公款遭弹劾去职,却只是免去租庸使的职务,其他职务并没受到影响,不但没有遭贬,反而在日后有所升迁。

如果说豆卢革原本就是道德败坏之徒,贪污**有迹可循的话,那么卢质呢?卢质可是一位不贪恋功名利禄、追求闲散安逸的人,不拘泥于礼法,不在乎别人的评价,超然于世,而且是李克用的托孤老臣,名望跟张承业不相上下,就是这么一位受人尊重的老干部,怎么上任刚刚两天就挪用公款?晚节不保地太突然了吧。

很有可能二人是替皇上李存勖背了黑锅。

靠着偷偷摸摸地假公济私,并不能解决规模庞大的财政赤字问题。李存勖还需另想办法,开源节流。

于是,集团总裁李存勖想到一个釜底抽薪的粗暴办法——裁员!

李存勖入洛之前,同光元年(923)11月,中书省上奏,说政府机构应该精简,裁汰冗官冗员,以节省财政开支。李存勖立刻批准,交由枢密院执行。

裁汰下来的官员排队等候,现存官员以25个月为一期,到期之后轮调,狼多肉少,咱们轮流当官,轮流拿工资。不仅文官如此,武官也照此方法执行。

在皇帝李存勖的大力支持下,枢密院高效运转,裁员工作进行的异常顺利。

后唐官员们怨声载道。

即使这样,国库依旧亏空,来年二月郊天时,依旧出现经费不足的窘境。其实此次郊天仪式几乎等于捡现成,使用的是朱友贞置办的全套设备、器物,理论上应该不用后唐花费太多。

为了不让朝廷丢脸,郭崇韬自讨腰包,拿出数十万金帛的巨款,捐给“郊天委员会”救急。郭崇韬哪儿来的这么多钱?

答:受贿。

郭崇韬对此毫不避讳,直言这是自己自进入汴州以来,至今短短三个月的时间里,收受的各方贿赂的全部赃款。

他的很多亲信对此表示不解,“大人不是那种人啊?怎么也腐化堕落了?难道是橘生淮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

郭崇韬说道:“我现在已经位兼将相,位高权重,俸禄丰厚,根本不需要贪污受贿。可面对贿赂,我为什么照单全收呢?因为后梁政治**,贿赂之风盛行,现在他们全部归降,他们曾经是帝国的敌人,虽然屡次下诏赦免,但他们内心深处依旧疑虑不安,如果我拒绝他们的贿赂,他们就会更加恐惧不安,不利于后唐的政局稳定。我只是暂时替国家保管,瞧,现在正是帮国家分忧的时候。”

手下人听了,被郭崇韬的深远的谋略和高尚的品格所深深折服,敬佩不已。

在郭崇韬的带领下,各级文武官员被迫自愿捐出高低不一的金钱,以助郊天之用。

朱友贞打下的底子,再加上郭崇韬和官员们奉献出的金钱,依旧达不到郊天的标准。这就尴尬了,李存勖的后唐朝廷简直就是一台吞金兽,无底洞。

郭崇韬实在没办法了,只能找到李存勖,说我已经散尽家财了,各级文武官员也自掏腰包了,陛下,您是不是也该掏点儿私房钱帮助一下有关部门了?

说的很婉转,明明是帮李存勖“有事于南郊”,郭崇韬故意说成是帮助“有关部门”渡过难关。给李存勖留足了台阶。

李存勖沉吟半晌,最后终于咬咬牙,表态道:“我在太原府老家还有点儿积蓄,我这就派人拿来。”

于是,李存勖就派人把先前没收的李继韬的财产拉到洛阳。

这不仅仅是公开挪用公款了,这笔钱中的一大部分是要用来犒赏平定潞州叛乱的将士们的。李存勖的这个举动使得河朔、太行山一带的军队充满怨言,有人甚至为此叛逃,已经到了哗变的边缘。

郭崇韬虽然不负责财政,但也深刻体会到了政府财政面临的严重困难,而且皇上之前的裁员令太过于粗暴,非常不合理。因为有很多官员是不够录用资格的,而是通过冒名顶替、转让名额、弄虚作假而来的,要裁员,也要先从这些人入手。

于是,郊天之后,郭崇韬上奏裁汰冗官冗员之事,指出应该严格吏制,揪出滥竽充数者。

在唐末的大变乱中,很多士族搢绅的家族逐渐没落,迫于生计,他们就转让自己的告身,于是冒名顶替、弄虚作假的现象泛滥成灾。

李存勖立即批准,由郭崇韬牵头,吏部和铨司配合,“快去做!搞快点!”

这次筛选工作同样非常高效,也非常残酷。经组织上严格审查,不合格的官吏竟然超过90%!当天参加郊天仪式的官员共计一千二百多人,审查之后,符合条件的只有几十人。

秋风扫落叶,后唐政坛迎来了一次凌冽的寒冬。

其中,有一位叫吴延皓的,冒名顶替亡叔的告身做官,被查出之后,依法判处死刑。随后,主管官员任免的中央官员全部受到连带处罚,力度相当大:

尚书左丞、判吏部尚书铨事崔沂,贬为麟州司马;

吏部侍郎崔贻,贬为朔州司马;

给事中郑韬光,贬为宁州司马;

吏部员外郎卢损,贬为府州司户。

从二品大员、部长级高官,到从五品、副司长,一口气贬到边远穷困的小地方当没有品级的小科长。

幸亏当时三位宰相豆卢革、赵光允、韦说同时求情,才算饶了他们,但吴延皓是死翘翘了。

在当时,冒名顶替是司空见惯的事,官场潜规则,但“吴延皓顶替案”被当成了典型,杀鸡儆猴,处罚力度之大,空前绝后。

这就是郭崇韬和他代表的背后大佬——李存勖,对外释放出的强烈信号:哥不是跟你们闹着玩儿的,这次是要动真格的了。

于是主动投案自首、辞职的不合格官员高达80%以上。

遭罢免的这些人成群结队,绝望地走在道路上,忍不住嚎啕大哭,他们没有了经济来源,不少人竟冻饿而死。

替政府减少开支,只是郭崇韬的次要目的,郭崇韬是真的看不惯后梁政权遗留下来的乌烟瘴气,他是发自内心地要帮后唐整顿吏制,规范朝纲。但他的单纯和善良被李存勖利用了。李存勖借郭崇韬之手,故意将整顿吏制的运动扩大化,只为尽可能多地减少朝廷俸禄的开支。

李存勖的做法触犯了众怒,使得官吏、军人心怀不满。而他利用了郭崇韬,使得主管这次裁汰官员的郭崇韬成了众矢之的,成为李存勖的挡箭牌,朝内朝外、文武百官把怨气发泄到了郭崇韬的身上。郭崇韬为此疲于应对各方势力的联合构陷,以至于仅仅两年之后,郭崇韬就遭到了灭族之祸。

有关郭崇韬之死,后文还会详述。

那么问题来了,李存勖为什么会这么缺钱?这就要说说他的业余爱好了。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