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男生 女生 完本 排行 书单 专题 原创专区
汀兰水榭 > 历史 > 五胡烽烟 > 第215章 郭吉廷的三把火(第二更)

五胡烽烟 第215章 郭吉廷的三把火(第二更)

作者:步兵长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1-10-31 01:22:00

在朝堂上文易也只是说了一些制度和管理上的问题,惠民技术只是提了一句就一笔带过。

不是不重视,而是朝堂本来就是确定大政方针的地方,不适合用来探讨技术问题。

告诉大家有这么一会事儿,接下来要重点推广,你们都重视一点。

细节问题就要等到早朝结束,抽时间把相关人员叫到一起具体商量。

早朝临结束的时候,文易又对官员认命做出了调整。

比如魏然从枢密院转入兵部担任郎中。他属于样样都懂一点,但样样都不精。

让他带兵打仗问题很大,但去兵部负责后勤工作最合适不过。

如果不是年龄不够直接就担任侍郎了,先挂个郎中职务慢慢锻炼吧,过几年再慢慢升迁。

古义提拔为礼部侍郎,实际主持礼部事务。

还有一些调整这里就不一一赘述了。

这次职务调动倒不是为了提防谁分谁的权,而是为了进一步完善制度。

之前很多职务都是空着的,或者一人身兼数职,这种情况肯定不能长久。

随着发展慢慢提拔更多的官员,最后一个萝卜一个坑是必然的结果。

至于下面的人怎么想,那就是他们自己的问题了,文易不可能因为他们的感受就不做调整。

早朝结束,文易召见了薛大元、莫俊等人,把蚯蚓养鸡、沤肥等技术告诉他们,让他们全国推广。

熬硝的事情自然也不会拉下,他给出的理由是硝可以用来当药材,也可以用来硝制皮革,自己用不完还能当商品卖给北方的草原人。

而且熬硝是个比较简单的活儿,利用零碎时间,老人、妇女和孩子都能做。

是个给百姓增加收入的机会,能改善百姓的生活。

这个年代的人根本就没有火药的概念,再加上这个建议是和蚯蚓养鸡、沤肥一起提出来的。

他们并没有产生怀疑,只以为这个点子也是文易巡查时候总结出来的惠民之策。

还盛赞文易为民着想,是个明君。

处理完政务,文易又宣见了郭吉廷。

两人在宫中谈了许久,没人知道他们都说了些什么,只知道第二天文易就对御史台做出了改革。

首先是认命郭吉廷为御史中丞,实际掌管御史台事务。

众人都很惊讶,他们知道文易想重用这个人,但也没想到会直接就让他执掌御史台。

不过身为开国君主文易向来是乾纲独断,也没有人敢质疑他的决定。

而且御史台虽然是名义上的四大机构之一,监察百官,听起来权力很大。

实际上除了风闻奏事没有任何实权,郭吉廷在这个位置上并不能妨碍大家。

所以这项认命就这样通过了。

(四大机构:枢密院[军]、三省[政]、法院[法]和御史台[监察],前文说过。)

但很快大家就知道自己太乐观,因为文易的下一条命令就是增加御史台的权柄。

赋予御史台对特殊案件的审理权。

什么叫特殊案件?说白了主要就是针对官员的。

有审理权和没有审理权的御史台,完全就是两个部门。

有了特殊案件审理权,御史台就从原本只会‘嗡嗡叫’的蚊子,变成了悬在头顶的利剑。

薛大元、甘宪等人都对此保持了沉默,中低级官员纵使有怨言也不敢冲着文易去,只能把枪口对准郭吉廷。

简直就是害群之马搅屎棍,大王这么做肯定是他进的谗言。

而这也正是文易想要见到的。

郭吉廷从一出场就不光彩,现在更是成为大家的眼中钉肉中刺,以后他能仰仗的只有文易。

否则在唐国没有他的立锥之地,甚至会死无葬身之地。

郭吉廷也很明白自己的处境,知道自己该怎么做。

上任第二天就上奏弹劾了十几个官员失职。

虽然文易没有处置,但也足以震慑众人。

第三天他再次上奏,目标直指各城的总管和营团级以上将领。

按照传统规矩,作为封疆大吏和高级将领,他们要把家人放在京城。

或是嫡长子,或是父母,总之要有一个重量级的家人在京中为质。

可是唐国的高级官员和将领没有遵守这个规矩,阆湖的张鸿妻儿老小全在阆湖。

肖柏山的妻儿也都在晋安县城……将领中的贺方、武横父母妻儿也都在晋安县城……

你们不送质子进京,是不是有别的想法啊?

文易大怒,当场斥责郭吉廷危言耸听,并警告他不要再挑拨君臣关系。

可是郭吉廷表现的非常强硬,自己把乌纱帽摘了下来,说他这么做都是为了唐国长治久安绝无私心,让文易不要感情用事云云。

把文易气的当场罢朝。

这还是唐国建立以来的第一次。

可是事后没多久张鸿、肖柏山、王幼鲲、严席、贺方、武横等人纷纷上书请罪,并把家人送入梦启城。

文易一边说使不得,我没有这个意思,你们别受风言风语的影响。一边在城中划出一个坊,作为官员和这些人质的居住地。

这还不算完,郭吉廷马上又烧起了第三把火,把御史台的御史们分成数个小组,去监察地方。

而且要求必须查出问题,查不出问题就说明你这个御史有问题。是自己倒霉还是别人倒霉,你自己看着办。

一时间最清闲的御史们变成了最辛苦的人,不只是他们有怨言,别的官员怨言更大。

以前上班还能划划水,偶尔还能****,偷偷的在百姓面前耍耍威风,现在统统不行了。

被抓住最轻也是个处分,严重了可能要丢官,再严重判刑都有可能。

一时间搞的唐国风声鹤唳,官吏怨声载道。

弹劾郭吉廷的奏折如雪片一般飞入王宫,但都被文易留中不发。

很多人实在受不了,就去找薛大元、甘宪、莫俊、柴犇这些大佬诉苦,让他们想办法治一治这个郭吉廷。

但薛大元几人很清楚源头在哪里,不敢蹚这个浑水,都表示他们也管不了。

尤其是甘宪,虽然对郭吉廷的为人很是不屑,但对于他做的事情非常支持。

他早就知道唐国官场懈怠之风严重,只是他要处理的事情太多无暇分心管理。

现在文易找了个人把御史台这摊子事情管起来,他打心底里感到高兴。

对那些来找他的官员,他毫不客气的道:人家也是在依法办事,你们不想被抓住把柄,就严格约束自己,犯了事儿被抓那就是活该。

官吏们眼见求助无门,只能做出改变。

收起懒散的心思认真做事,也不敢再轻易的耍官威,唐国的吏治环境有了截然不同的转变。

感触最深的还是百姓,他们突然发现官吏们更和善了,办事效率也更高了。

这种高压政策延续了差不多有三个月,才逐渐放宽松了一些。

百官都松了一口气,这一波终于撑过去了,要是再这样下去他们都要受不了了。

经历过高压治理的官吏们并没有意识到,即使是放宽后的监察环境,还是比最早的时候要严格了好几倍。

这时候就该鲁迅先生出场了,人都是喜欢折衷的。

如果一开始告诉百官,我们的监察环境太松懈了,要给大家加压到五十。

大家肯定不同意。

可是直接加压到一百,然后再回调到五十,他们就会觉得好轻松啊。五十好,我们喜欢五十。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