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寒假的第二天,林家良吃过早餐就对孩子们说:“今天你们跟我一起去做煤球,都不许乱跑。”
快要过春节了,学校里给每个老师发放了过冬的福利。这些福利有一部分是实物形式,有粮油,还有瓜子水果之类,还有一样是过冬不可缺少的柴火,煤炭。
但是家庭里,煤炭不能直接放进炉子烧,还有一个步骤,要做成煤球。而把煤炭变成煤球,那就是自家的事,得亲自动手去做。
吃过饭以后,林家良就领着孩子们来到学校操场,他们家煤炭就临时堆放在那里,等着做成煤球。
天空挂着一个面色惨白的太阳,不但感受不到一点儿阳光的温暖,反而觉得阳光带些凉气,照在身上,冷嗖嗖的。
几天前大雪纷飞堆满的积雪,现在都还没有融化干净。房瓦上、草地上、石阶上、墙角边、围墙上,到处残留着零零散散的雪堆。就好比那些地方发了霉,长出白色的霉苔。
最讨厌的是空气中刮着风,风存心把寒气扑到人脸上,从衣领、衣袖灌进衣服里面去,让寒彻刺骨的效果成倍提升。
这样的天气,人们一般都躲在屋里烤火,没人出门干活,所以室外几乎看不见多少行人。
但是林家良说,必须趁着出太阳,赶紧把煤球做了。因为煤球做好,要拜托太阳大神把煤球晒干。
那是够一家烧半年的煤炭量,林家良一个人做一天都做不完,而且太累人。他必须让孩子们来帮他。
镇上也出现一些专门替人做煤球的职业临时工,干一天多少钱。经济宽裕一些的家庭都是把做煤球的事,交给这些人干。
经过这几年的积累,林家良现在经济状况大有好转,至少温饱这样的问题已经不是问题。请人来做煤球,他倒也负担得起。
只是他不想在这种事情上花钱,明明自己有时间、有力气去做的事情,何必要多花钱去请别人?
他的“精明心计”不太用在如何千方百计的捞取钱财,但在如何合理的花钱方面发挥着巨大作用。
只要能省的钱,他是一定要省下来的。人生更多的是要考虑未来,而不是现在,我们永远要为未来而活着。尽管谁也没有见过“未来”,不知道“未来的人生”跟“现在的人生”到底有多大区别,为什么“未来的人生”就比“现在的人生”更加有意义、更加重要得多。
做煤球的事李月娥帮不上忙,她还是得看管“药铺”,不能把“药铺”停业关了门。
虽然三个孩子都跟来了,但才五岁的林超凡肯定是干不了这种活的,他就是没人跟他玩,跑过来凑热闹。
林家良先去别的人家那里借工具,就是做煤球用的手工煤球机。这种机械虽说很常用,价格却不便宜,林家良自己一台都没有,每次都去别人家借用。
他花了足有一个小时,跑了好几户人家,才借来了三台煤球机。他自己和林敏、林书豪各一台使用。
做煤球一共有三个步骤,第一步要筛煤,把煤炭里面掺进的大石块筛出去,然后把所有真正的煤炭打碎成粉未;第二步就是把打成细粉的煤炭和上水,充分搅拌成煤泥;第三步才是把和好的煤泥,用煤球机做成一个个成型的蜂窝煤球。
劳动正式开始,第一步由林敏和林书豪对面站立,端着竹筛子,林家良负责用铁铲把煤炭铲到竹筛里,两个孩子就配合摇动着筛子,煤粉掉下去,煤渣再倒一边。
说实话,干这种重体力活,就是大人都吃不消,别说两个十来岁的孩子。
不到十分钟,两个孩子脸上、手上、衣服上被煤炭染得成了两个黑人。最主要,两个人都感觉两臂酸痛,筛子都摇不动了。
林家良只好跟孩子们轮换着干活,让孩子铲煤灰,他来筛煤炭。就算是这样,大家还是得干一会儿,再歇一会儿,这活真的很耗体力。
好在干得身上出了微汗,正好驱散了寒冷,甚至把身上厚厚的棉袄都脱下了。
就算再累再苦,孩子们都不敢抱怨,他们可不想惹父亲发怒。倒是林超凡总是积极的跑上来,抓住筛子要帮忙,希望得到父亲的表扬。但是父亲总是把他轰开:“你去那边玩,别来捣乱。”
煤灰筛好了,现在到第二步,加水和成煤泥。林敏和林书豪姐弟负责去二十米以外的池塘那儿提水,林家良则去挑来黏土,把煤炭搅拌成煤泥。
为了搅拌均匀,林家良脱去鞋袜,绾上裤管,光着脚丫走进煤灰里,使劲的踩踏。他认为这样更加省力,但这是到处结冰的冬天,光脚踩在冰冷刺骨的湿泥里,到底什么感觉,只有他自己知道。
林超凡觉得好玩,也想跟着父亲去踩。林家良立即喝叫林敏:“把他拉开,别让他过来。”
煤泥搅拌均匀以后,三个人又脏又累。林书豪妄图歇工休息,对父亲说:“爸,到吃午饭的时候了吧。”
父亲断然驳回诉求:“加把劲,干完了再回去吃饭。”
“爸,你也歇一下吧。”林敏想用另一种战术达到目的。
“趁着太阳好,一鼓作气干完,越歇越觉得累。快干。”父亲不容商量。
没有办法,姐弟俩只好咬牙跟着父亲继续干。
下一步就是用煤球机制作煤球了。煤球机械是纯钢铁制品,拿起来十分沉重,对于孩子们就更加了。
林敏试着制作第一个煤球,学父亲的样子,把机械重重的砸进煤泥里。她再抬起机械,走到晒煤球的位置,把煤球退出来。
结果那个煤球是个“畸形”,因为力量太小没有填满模子,煤球做出来只有父亲做出煤球的一半高。那不象煤球,只象一个“煤饼”。惹得两个弟弟都嘲笑姐姐,干活技术真烂。
林敏吸取了经验,第二次就把脚踩到模子上,甚至整个身体跳上去,用力往下蹬。果然,做出的成品终于达到标准,十分合格。
只不过她这样子的速度是真的很慢,父亲已经做了五个,她一个还没有做好。
终于最后一个煤球完工,原本一堆煤炭变成墙下面好几排整齐的煤球。
这一天大家都很辛苦,但是收工的时候,大家都很开心。全家人齐心协力完成一个目标,总归是一件颇有成就的事。
孩子们觉得,只要父亲高兴,再苦再累都很值得。似乎能得到父亲的肯定和宠爱,也算某种程度的成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