虽然这里有一副悬吊的铜甲金棺,但这井中却并非什么墓室,虽然这井底的空间也肯定是人工修建而成,四周有石头和青砖的痕迹,但没有墓室的基本样子,也没有四壁二阶的主要设置。
如果让我来推断,我觉得这井底的空间更像是一个大的地窖,或者是一个隐藏的储物室,是在井的基础上修筑的一个秘密空间。
随着我们继续向下,我也基本上完全看清楚了这井底的模样,井底的空间不小,是一个直径十米左右的规则的圆形,在向着井口的位置,是一片水。
这水还有流动的迹象,像是一条地下的暗流,所以这井是可以取水的,因为井口小,所以即便是光线充足的情况下,从井口向下看,也是看到一片水面。
但在暗流的两边却是两个半圆形的平台,高出水面大约有半米左右的距离,这显然是人工刻意修筑成如此的模样,在两旁的平台上还有几只朽烂的木箱。
不过因为朽烂的太过厉害,残存的不到一小半仅仅算是剩下了一个箱底而已,里面也没有什么东西了,至于之前装过什么,现在是看不出一点的痕迹。
我和老道士两人接着向下,两人相继的站在了这铜甲金棺之上,这铜甲金棺虽然用单根铁链吊挂,但是却在悬吊处分为了四道,悬吊的相当稳定。
即便是我们两个站在上面,都没有发生任何的偏转,加上这铜甲金棺恐怕重量在一吨以上,我们两个这点体重,还不足以让这里的中心偏移太大。
那铜甲金棺虽然不知道多少年月了,但表面依然光亮少有锈迹,看起来金光灿灿很是耀眼,想来这铸造必然是有一番心血在其中,里面的墓主身份恐怕也是位极人臣之流。
这铜甲金棺上面雕刻有图案,棺顶雕刻祥云日月,犹如一副仙界景象,而四周则是飞鸟百花山峦河川,工艺精美胜似图画。
我们在这铜甲金棺之上休息了片刻,这才下到了地面上,来到一旁的平台之处,我们的动作尽量放轻,直到现在那些怪物倒是也没有攻击我们。
这空间之内倒是没有什么好看的,想来刀疤那些人为的恐怕就是这口悬吊的铜甲金棺,当然这铜甲金棺之上虽然镀金,但是算起来恐怕也不会有多少。
他们自然不是为了刮这棺材上面的金子,为的是这棺中的钱财宝货,这口铜甲金棺棺材和棺板之上有一十二个铸造的扣锁。
这种扣锁可是比什么棺材钉之类的要结实的多,而且跟棺材为一体结构,铜甲金棺结实无比,再加上这十二道扣锁,只要从外面锁死,在里面就是任凭有再大的怪力,也休想出来。
看这扣锁的模样,显然从来没有打开过,也就是说,这里面保存完好,逝者的身份就注定了这铜甲金棺中,绝对有值钱的东西。
不过我现在也无暇多想这些,我的视线主要是在搜索这里那些怪物的所在,到现在为止,我都没有看到那些怪物具体的模样。
而且这些怪物在这样一个空间中,居然能够一直生活,它们靠什么生存下来的,这空间内部除了苔藓之外,其余的都是金属铁石。
我可不觉得那些凶残攻击人的怪物是靠着吃这里的苔藓度日,它们应该是一种肉食性的凶猛兽类。
我用手电筒向着四周着了一圈,现在我们身处井底,用手电筒的光亮已经完全可以照亮井中空间,可是在四周照了一圈,也没有发现那些怪物的影子。
难道它们还会隐身吗?
我再次仔细的看了一圈,这四周确实没有发现那怪物的踪迹,这井中就是这么大的地方,虽然不算小,可是也绝不算是太大,那些怪物跑哪儿去了呢?
就在这个时候,突然那中间的暗流水道突然发出了一声水花响,我立刻调转手电筒的光线,看向那水道的水面上。
此刻水面上波光粼粼,好像什么东西钻入了水中,激起了明显的波纹,莫非那怪物是生活在这水里的东西。
这水道暗流明显是一股活水,如果那些怪物是生活在水中,倒是可以解释它们为什么能够在这种地方长久的生活,水中是有可以提供它们生存的食物来源的。
不过水里的东西,怎么会在离水之后还有那么快速敏捷的活动能力,不管是鱼类还是龟类包括在水中的爬虫类,都不会有这种能力。
就在我想着这些的时候,老道士却伸手指向了旁边,那意思是让我看过去。
“它们是河童。”
老道士小声的对我说了一声,我转身看向老道士所指之处,一个好像猴子一样的东西正在从水中快速的爬出来,那模样十分的骇人。
这怪物的脸面好像是人脸,有着人一样的五官耳鼻眼嘴巴一个不少,只是有些不成比例,一双眼中完全都是白色的眼球,说明它们几乎没有视觉。
嘴巴宽大连通鼻子一起突出,有些像是猴子猩猩,但是脸上没有毛发,却有着披散凌乱的跟人差不多的头发,起码脸面上可以说有三四分像人。
身体并不直立,体型比成年人略小,身上也没有毛发,却又一层好像是海豹一样厚实的皮肤,前肢跟人的双臂差不多,但是比人的双臂更加发达粗壮。
而整个下肢就跟人完全不同,更像是青蛙,四肢虽然有五指,但指间并没有彻底分开,而是有着一层璞相连,总体的样子就像是个没毛的猩猩。
对于河童我也听说过一些传闻,这东西又叫做水猴子,在古代也称之为河伯,算是水中的一种罕见的怪物,据说此物性婬,喜欢结合女子。
之所以这种河童十分罕见,那是因为它们喜欢生活在阴暗的河底深处,或者就是像此地一样的这种地下暗流中,很少会出现在陆地上。
但根据流传的说法,此物嗜血残暴喜欢肉食,攻击性极强,而且身形灵活犹如鬼魅,齿爪锋利胜过虎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