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男生 女生 完本 排行 书单 专题 原创专区
汀兰水榭 > 历史 > 宣德大帝 > 第142章 青楼女子

宣德大帝 第142章 青楼女子

作者:半老夫子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1-11-02 23:29:13

朱瞻基对唐三任的敏锐异常欣赏,他能明白技术的传承需要书籍为载体,那是因为他看到了未来。可是唐三任只是一个土生土长的大明人,自己只是轻轻点拨,马上就能明白技术的传承才是最重要的。

“季重说的不错,我华夏几千年有多少技术失去了传承,就是因为没有书籍为载体,所以以后大明向外输出的书籍只能是儒家经典与佛道经书。其他书籍一律不得带出海外,有条件我们还要不断的从海外搜集大量的海外书籍,毕竟它山之石可以攻玉。”

众人一听心中直替释儒道三教悲哀,这是多招皇帝不待见,就连其学说也被皇帝如此嫌弃,竟然认为这是大明最无用的书籍。倒是对皇帝所说的技术传承并没有什么感觉,不就是奇技淫巧吗?有没有还能有多大的差别。

“臣明白了,正好臣也有关于技术传承的事情向陛下禀报。”

“什么事?”

“陛下,房山县的孤儿学堂已经建设完成,现在已经有二百多孤儿进入孤儿学堂。如今识字的先生已经找好了,可是数术、格物的先生却没地方可找,这些实用之学不能科举做官,没人愿意学这个。就算有一两个懂实学的那也是富家子弟闲极无聊,出于好奇心才会去涉猎一些实学知识。

还有更重要的一点是,这些孤儿里,女童占了三分之一,这些女童一天天的长大之后,总是和男童混在一起也不是办法,会让外人误会学堂的目的,到时候谣言四起,不利于学堂的发展。”

朱瞻基眉头紧皱,唐三任说的没错,这是一个大问题,若是处理不好,会引起社会的强烈反感,毕竟大明社会已经越来越趋于保守,女子的地位更是一天比一天低下。

最好的办法是男女分校,专门成立一所女校,可是男校的教习难找,女校的教习更加难找。可是女子对于未来的纺织业发展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必须要想办法让女子能够走出大门,女子有了收入才能有更加独立的人格。

“季重可有什么办法吗?”

“臣实在想不出什么办法,最好的办法就是让女童离开学堂,这样的办法是最简单有效的,可是这肯定不是陛下的想要的。”

“若是男女分校呢?能不能避免有心人的造谣生事?”

“陛下,女校的先生去哪里找啊,穷人家的女子倒是有可能出来做事,可是这样人家的女子连字都不识,如何能够教习女童?大户人家的女子倒是识字,可是大户人家的女子怎么可能抛头露面的来学堂做先生呢?”

“除了富人家的女子之外,难道就没有女子有识字的吗?”

“这·······”唐三任实在想不出哪里还能找到读过书的女子。

这时全旭站起来说道:“臣知道哪里有读过书的女子,就是这地方有碍圣听,臣不知该不该讲!”

“有什么你就说出来,什么有碍不有碍的,能抓住耗子的猫就是好猫,能解决问题的办法就是好办法。”

“陛下,青楼里那些年龄偏大,过气了的妓女可都是读过书的,她们由于年龄偏大,恩客们早已另觅新欢,大多数不但不能为青楼敛财,还成为了青楼的累赘。这些女子只要给点钱就能买出来,稍加调教就能胜任学堂的教学之责。”

朱瞻基一拍大腿说道:“朕怎么就没想到呢!东升可以啊,是不是最近经常逛青楼啊?”

“臣是好男人,自从有了芸娘,臣从来就没去过青楼,陛下不能冤枉好人。”全旭小声嘀咕道。

偏偏这小声嘀咕皇帝还听了个真切,促狭之心顿起,看着全旭说道:“东升啊,既然主意是你出的,那就一事不烦二主,去青楼买人的事就交给你了,朕要你花最少的钱买最多的人。”

全旭一听皇帝这话,心里就是一哆嗦,如今他大小也是行在里的名人,这要是挨个的青楼赎买大龄妓女,要不了多久自己就成了行在的笑柄。

自己多这一嘴干什么啊,可是皇帝的命令又不能不执行,只好捏着鼻子拱手道:“臣领命!”

“怎么东升不愿意啊?”朱瞻基故意问道。

“臣愿意!”全旭几乎是咬着牙说出来的。

朱瞻基看着全旭如同便秘一般的表情,哈哈大笑道:“全东升,不愿意就直说,朕可不喜欢不坦诚之人,朕说让你去买人,又不是让你自己亲自去,朕要的是人,只要把人给朕买来,谁去买的有区别吗?”

全旭恍然大悟,对啊!陛下要的是将人从青楼买出来,又不是必须要自己亲自去。自己这是被皇帝陛下的话语带了进去,没转过弯来。

“臣明白了,保证把人都给陛下买出来!”全旭的声音自信了起来。

“人买出来之后集中送到房山县,这些女子身上都带着风尘气,必须经过一段时间的培训,磨掉他们的风尘气才能挑选合适的人进入学堂教授女童。

同时季重在房山开一所纺织作坊,暂时安置这些女子,让这些女子纺纱织布,自食其力。”

“是!陛下,臣回去就尽快安排,纺车织机都不是什么制造困难的东西,很快就能建设起来。”

“这些女子都是读过书之人,对技术的领悟要高于普通妇人,朕提一个要求,若是哪个女子能够织出细密的棉布,朕有重赏!”朱瞻基想到羽绒服的事情,现在他迫切希望有人能够提升纺织技术。

江南的纺织除了皇家的几家织造局,普通百姓家中都是标准的小农经济,男耕女织。这样的生产结构是很难使得技术更新迭代的。

只有大规模生产,才能更多的发现问题并且解决问题,在解决问题的同时,就会有新的技术在偶然间迸发出来,所有的技术进步都有一个共同点,那就是量变产生质变。

唐三任知道皇帝现在正在试验羽绒衣,苦于无法找到合适的布料用于盛装鸭绒,丝绸倒是可以,可是成本太高并不适用于对普通百姓的推广。

“臣会将陛下的赏格对这些妇人宣传下去,总是有心灵手巧之人,也许就能解决了这棉布的问题。”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