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男生 女生 完本 排行 书单 专题 原创专区
汀兰水榭 > 历史 > 贞观俗人 > 第235章 以一税十

贞观俗人 第235章 以一税十

作者:木子蓝色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1-07-08 07:53:05

上午秦琅的地税,说能够为朝廷每年增收千万石以上粮食,而现在他举着个盐瓶,说以后一年能为朝廷增收一千万贯的税。

这口气真是太大了。

戴胄忍不了了,他直接放下筷子站起来。

“就算按先前翼国公推测,如今天下有两千万人口,这一年增税千万贯,岂不意味着每人增加半贯的税?一家按四口算,岂不是一家要增两贯的税?两贯税,你知道这是多么重的一笔负担吗?能令多少人破家?”

“戴参政,你说的是平均,事实上盐的消耗,并不是按平均来算的,虽然人人都要吃盐,可除了每日烹煮用盐外,还有其它不少盐消耗,比如腌菜、比如牲畜用等。”

“再者,盐征税,但也不是说那么简单的,可以将盐按不同产地、不同品质,分设品级,然后课以不同的税,百姓们食用的普通盐,价格低税也低,比如这青盐,肯定品质好价更高,税也更高!”

秦琅要征盐税,反对者有之,但也并不是很意外。

毕竟盐政盐税,历史很悠久。

早在春秋之时,为了适应争霸的军费所需,齐国相管仲就开创了官山海的政策,将山林海泽的资源收归国有,食盐和矿产便首当其冲,他开创了中国最早的盐政,此时的盐政是部份专卖制,既民间产盐为主,官方产盐为辅,但所间的食盐必须全部卖给官府,然后由官府统一销售,盐税便直接包含在盐价里面。

齐国也以盐铁之利,富国强兵,成为春秋时期的第一位霸主。

此后秦国的民间制盐,官方征税,再到两汉的盐铁专卖。而到魏晋南北朝时,魏晋是盐专卖,东晋和南北朝则是征税制。

直到隋结束南北朝,一统天下,结束了三百年的纷乱混战后,重新开创大一统天下,却实行的是无专卖,也无盐税的新政。

直到如今唐朝也是沿袭。

历史上,从隋朝开国直到唐开元年间,有着长达一百三十多年的盐无专卖亦无税的时期。

百姓不用吃高价盐,也不会有什么铤而走险的私盐贩子。

从隋初到现在,也有四十余年的历史了,现在秦琅说要重开盐政,这无疑是个大变革。

戴胄其实说的也没错,不管秦琅的盐政怎么变,都不会脱离盐专卖或盐征税这两块,而这些都会导致盐价上涨,最后其实就是把这盐税嫁接到了百姓的头上,会成为百姓新的负担。

李世民却为那动达百万千万贯的巨额数字吸引。

“怀良,说说你的食盐新政?”

秦琅的盐政,其实就是中唐以后成熟的盐政,即民制、官收、官卖、商运、商销五大环节,这样能节省政府开支,又利用盐商渠道扩大销路。

就场专卖是寓税于价的政策,民间制盐,官府收购,再将盐税计入盐价卖给盐商,盐商交钱领盐之后,自由运销,过路州县不得征税。

这样既能保证盐税,又能节减官府的开支。

在秦琅的这个计划里,先是要由朝廷清查各地的盐场,由官府对各个盐场颁授牌照,授给制盐许可证,然后才能有资格采盐制盐,他们所产的盐,只能卖给官府,禁止私售。

然后再由官府把收来的盐卖给盐商,让他们去销售。

把制盐和卖盐隔离开来,将盐税直接加在盐价里面,盐卖给盐商,就已经提前征收到了税。

为了防止盐商抬高盐价,影响民生,秦琅打算如常平仓的粮食一样,在常平仓里增设常平盐,边远地区食盐供应紧张,官仓直接平价售盐,抑制盐价。另外在国家交通要道设置盐仓,哪里缺盐,就将盐往哪里调,另外还要设立走私缉查,打击私盐贩子。

这样一来的话,朝廷对盐的各个阶段都有控制权,最终既保证盐税的征收,也能防止百姓吃的盐价格过高。

“盐税几何?”房玄龄问。

“就以最普通的海盐来说,在灾前与米价是一比五,最高能达到一比十。”

最稳定繁盛的开皇盛世之时,斗米往往只要二十钱左右,那时普通的盐甚至才要十文一斗,比米价还便宜一半。而到了大业时,米价节节攀升,盐价则缓慢上涨。

眼下因为是灾年,粮食价格已经非正常水平,长安现在半米是四百钱,盐价现在是每斗百钱。

盐比米便宜的多,但这种比例非正常情况下。

只要不是饥年,盐始终是要比米贵的。

“陛下,其实盐的开采晒制成本不高,一斗十钱,已经能包含开采晒制和运销的所有成本在内,甚至还包含了不少利润。”

秦琅打算对盐业全面整顿,首先就是把盐场收归国有,那些商人想要再生产盐,先要向朝廷申请承包盐场,然后还要取得牌照,拿到经营许可证。朝廷对他们的盐场,按产量征收承包费。

另外就是所有产盐都只能售给朝廷。

“朝廷按每斗盐十文一斤的基本价格收购盐,然后加税一百钱,按斗盐一百一十文售给盐商销售。”

十文的本,加税一百。

这个税率,让李世民都不由的吸了口气。

戴胄等不少大臣更是极为反对,认为太过荒唐,这简直是抢钱。

“一斗盐收购价十文,卖给盐税一百一十文,那盐商运销还要成本,肯定还要涨价,那到百姓手里,又得多少钱?”

秦琅直言,“商人肯定是要赚钱的,估计他们会卖一百三十四到一百五左右吧。”

“生产出来十文一斗,百姓买盐却斗盐一百五十文钱?”

秦琅倒不以为意,“戴公,请你也注意下,朝廷不专卖不课税可也不管盐业,导致的情况是盐市场混乱无序,如今盐价更是高达百钱,百姓吃的盐钱,但朝廷一点好处也没得到,全让商人们得去了,甚至许多百姓买到的盐质量很差。”

“而朝廷加以管控,征收税后,也能用之于民,百姓虽然买盐的价格高了些,但朝廷能通过各个环节的监管,以控制盐的品质提升,打击那些假劣盐。”

盐其实就是一种变相的人头税,皇帝重臣们哪个又不会明白呢!

秦琅的地税,本质就是田亩税,按田亩征税,现在来一个盐税,实际上就是按人头再征一遍税。

顺带着对盐场主们征收一笔盐场税,甚至有可能秦琅还要对盐商们再征一遍商税。

百姓要承担一百多文一斗的高昂盐价,可另一面朝廷一年可能得到上千万贯的盐税。

两边一对比,皇帝也不由的动摇了。

盐价高,可盐价没征税,百姓也是吃上百钱一斗的盐了。

秦琅定的这个价,不能说丧心病狂,也是根据实情和需要来的,取了一个中间值,毕竟眼下盐价也是百多钱,但肯定比正常年景要高出不少。

盐的比重较高,一斗盐折算成唐代斤约有二十一斤左右,那么按一百五一斗的最终市价,百姓实际的买盐成本是一斤七文钱左右,朝廷一斤盐税折五钱左右。

比猪肉便宜的多。

相比起历史上中唐后的盐税盐价,还有后来宋元明清的盐税盐价,都要低的多。要知道宋代平均盐税达到了每斤二十三文左右,到了清灭亡前,盐税一年达到三千万两白银之高。

秦琅跟皇帝承诺的是实行盐专卖制度后,朝廷能够控制盐市场,不使其混乱,涨跌无序,更能保证盐的品质,同时要让朝廷得到宝贵的盐税。

盐是必须品,征税也是必须的。

六七文钱一斤的盐,只要保证质量不缺斤短两不掺假,百姓总还是吃的起的。毕竟盐虽贵,但消耗的量少。

一个成年男子,一年可能要吃六七石粮,但顶多吃十斤盐。

如果到丰年,正常粮价应当能到二十文左右一斗,一石米是二百钱,一石米钱可以换三十斤左右的盐,这个比例相对于宋明清时的盐价,始终还是要低的多的。

但新增加的这盐税,对于大唐朝廷来说,却是巨额的,他可能要远远超出朝廷现行的租调正赋收益。

这里面朝廷是最大的受益者,那谁是损失方?

自然是盐场主们,盐商也会因为受到限制而利润大削,而所有的盐场主、盐商们,在这个时期其实又都是贵族士族豪强们在背后控制的,也就是说,秦琅这一刀子,其实砍的就是整个当今利益集团。

盐专卖后,肯定就会有铁专卖,酒专卖,茶专卖等专卖,并会有金银铜铁等矿税跟上。

这些产业背后,其实都是同一群人。

为何隋朝会罢盐铁,不征矿税?其实背后正是杨坚篡位之后,极需取得那些贵族士族豪强集团们支持的妥协之物,杨坚不征税,就等于变相的让给了他们许多好处,尤其是租庸调的税制,其实也是全面向这些贵族官僚豪强们让利的政策。

在这个妥协之下,杨坚得到的是各方的支持,迅速的篡夺了北周的天下,开创稳固了隋帝国,并赢来了开皇盛世。

而如今,秦琅却提着刀对着这个庞然大物发出了挑战。

不过,他的背后是当今天子李世民。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