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见虎蹲在难滩河边的松林中,一声不吭,如同一尊雕塑。
林外。
难滩河在此穿越一线峡谷,谷底山脚河畔一条跟随着河谷的小路蜿蜒,这是一条宽不到一丈的道路。
一名参军来到牛见虎旁边。
“侬天顺一万二千人马正在往这边来。”
“具体点。”牛见虎一脸严肃。
参军迅速拔出一支匕首,在地上比划起来,“侬天顺这一万二千人,有步有骑,但基本上都是青壮蛮丁,没有携带什么老弱妇孺,也没有携带辎重,只有部份马骡随军。”
“他们大约是两千人为一营,有五个步营,另有一个骑营。”
牛见虎迅速计算着,“路狭,挨次每营双人行,路宽一丈,则四人一排,路宽一丈之外,六人一排,路宽二丈,八人一排·····”牛见虎所说的这个路,并不是指寻常一般所说的路面,而是指道路左右只要是干燥可以行走的地面,都算在道路宽度里面,以计算安排行军。
行军是个很复杂的事情,有一个关键的东西便是行军长径,简而言之,行军时得先根据道路宽窄,预定好行军时每排的人数车马,以及前后间距,并各部队之间的间距,还得据此安排好侦察探马,骑兵巡护等等。
就如当年杨广征高句丽,发兵一百一十二万,分为三路,左右二路又各编十二军,加上大量的辅兵部队和运粮民夫,每天发一军,前后相距四十里,整整用了四十天所有军队才刚出发完毕,各军首尾相接,前后九百六十余里。
这就是百万大军的行军长径,高达千里,十分恐怖。
牛见虎做为将门二代,本身也是熟知军事兵法? 军中历练许久? 对这些那是相当门清的。
以眼前难滩河边的道路,从波州过来? 侬天贵的兵马最多只能一排四人? 如果是骑兵只能两骑。
大唐府兵行军,有严格的标准要求? 比如步兵徒步每排间距是七尺,骑兵每排间距则是一丈二。
府兵一个步兵团二百人? 不算后勤骡马车队? 行军长径是三十三丈,而一个八百人的步兵营行军长径约为一里。
若是一个两千人的行营,行军半径则是三里。
当然,如果是精锐部队? 步兵间距还能缩短为一步? 也就是一米五左右。
按照这个数据,牛见虎能够迅速推断出侬天顺的那一万二千人的队伍长度,他有五个步兵营一万人,如果五个营之间不拉开距离一起行军,则是一万除四除一步? 为两千五百步,五百步一里? 那么便要拉开五里长的队伍。
再加上骑兵两千人,两千除二乘一步? 又是二里长。
这一万二千人,就算各营中间不分开? 也得拉到六里长。
而在通过这附近的峡谷里? 路面不及一丈宽? 意味着队伍还要拉长一倍,就是起码十二里长。
以正常的行军速度来说,一个时辰大约行军十里路,意味着后军与前军距离一个时辰以上。
当然,这些数据都是以唐军精锐府兵的数据做依据,事实上侬天顺的蛮军里既有句町蛮也有左溪蛮,他们本不是职业军队,而是各个部落溪垌联合起来的,本来都是些猎人、铁匠、银匠、矿工、农户、奴隶等等拼凑而成。
这样的军队行军时,肯定无法保持很好的默契,尤其是各部队之间,必然会要拉开些距离。
尤其是当通过一些险要路段时,还可能会导致堵塞等等。
而为了保证大军行进时不混乱,唐军向来要求是行军在道,十里齐整休息,三十里会干粮,六十里食宿。
不然的话,走着走着,可能就会有大量兵马掉队了,必须不断的休整才能把部队带完整,并保持战斗力。
而部队越大,人马越多,则行军的速度越慢,因为一路上得不断的整理队伍。
这么一算,侬天顺的这一万二千人马,虽然算是蛮军的先锋精锐了,但估计这一路过来,得拉长十五里左右甚至是二十里。
真正的一字长蛇大阵。
牛见虎在地上一划,一条弯曲的长线。
“这是难滩河,这是雷云谷。”
雷云谷一线峡谷,宽达十余里,难滩河出雷云谷,汇入了三条支流,然后向西北转了个大弯,因此出峡谷后,还得过河。
难滩河不算很宽,但近期雨水多,河水挺深,虽不用架桥造船,可必须得小心渡河,毕竟深处能到胸膛。
个别暗坑处甚至能没过头顶。
牛见虎带了三千人来,对方一万二。
“我们可以半渡而击,先让侬天顺渡过三之一的人马过来,或是一半,然后咱们突然杀出,杀他个措手不及,就在北岸灭掉他那一半人马。”一名参军建议。
“对方一字长蛇大阵,咱们就斩蛇斩七寸便好,先放三分之一人马的蛇头过去,然后咱们再把后半段从中斩断,分割包围,各个歼灭!”
有参军认为他们的任务是阻击侬天顺的前锋蛮军,为秦用将军打温闷垌争取时间,所以半渡而击,打掉对方的蛇头已经足够,这样还能保证自己不会太大损伤。
毕竟三千人马,若全放在北岸打,能够抱团支援。而如果分成几支人马,分头埋伏,到时虽能切割敌人,但也相对兵力分散,容易寡不敌众,比较危险。
“侬天贵只是支先锋,真正要守住靖西州,还得能顶的住侬三娘他们的五六万大部队才行。咱们得保存实力,不能轻易折损。”
几个参军各抒已见。
牛见虎沉吟。
秦琅重视情报收集分析,战术制订等,所以特设立了军情处和参谋处和作战处等,抽调了一批经验丰富的军官们担任参军,参谋赞画,为主将提供许多帮助。
他不仅给自己的行营弄了这些参军,也让下面各级军官们也都弄了一套,这样能群策群力。
当然,这样也会导致一个小问题,就是各种意见太多,很考验主将的决策拍板能力了。
牛见虎有三千人,但这三千人并不都是南海舰队的,更不是陆战队的精锐。他陆战队的精锐只有部份,先前陆战队在太平港登陆,分散到了镇南关、石西、西平、高平等地,他带着到交州,然后再沿锦江而上的,则是舰队的水手们为主,还有李大亮分给他的一些交州乡勇团练和蛮丁。
到平孟会师后,又得了一些高平屯丁,武安州乡勇,甚至不少少年中男,总的来说,他这三千人马很杂。
好在打了些仗,倒也配合的默契起来,尤其是早见过血,都还算勇敢能战。装备方面,也还可以,但说实在的,毕竟是七拼八凑的,比起正规府兵差的远了。
不论是装备还是兵员素质,训练等各方面都差的多。
若是有三千精锐府兵在,牛见虎根本不用考虑那么多,直接三千人埋伏于峡谷里,到时冲出来把叛军切他个七截八断的,狠命砍就是了。
“将军,蛮子们都是乌合之众,更加乱七八糟,而且他们现在是大败之下,正是人心惶惧之时,兵无士气,相反我们连战皆捷,如今士气正盛,军心可用。我觉得我们完全可以放心大胆的把兵马分成数部伏击叛军·····”
他的理由是峡谷很窄,路宽只容几人行军,这意味着就算蛮子有一万二千人马,可在峡谷里也根本施展不开来,尤其是他们那两千骑兵,更无用武之地,根本不用惧怕。
你别说一万二,就是十二万,在这种地形,你也施展不开啊。
所以唐军就算以团为单位,二百人一团的分散开来,但是从山下冲下去的时候,面对的也只是很少的敌人,甚至还能形成优势兵力。
当敌人长蛇阵被截断后,就更加首尾不能相顾了。
以点截线,当然是唐军更有优势。
蛮军前锋渡过了难滩河,后军还没进入峡谷呢。
“咱们难滩河这里埋伏一军,待其三分之一过河,便掩杀而出,半渡而击,先砍了这蛇头。然后同时让埋伏在峡谷东口的兄弟杀出,以木石堵塞谷口,把蛮子的尾巴砍断在谷外·······”
松林里,地上被参军们你一划我一笔的划的密密麻麻的。
牛见虎眼睛也越来越亮。
“很好,把我们的八百骑兵集中起来,就放到难滩河北岸,等对方蛇头过河,就让这八百兄弟出击砍了这蛇头。”
剩下两千二百人,牛见虎按二百人一团为单位,划分为十一个团,将他们安排进十里峡谷分开埋伏。
“约定以烽烟为号,烽烟起,同时出击!”
三千人打一万二千人,大家都不是什么精锐,但峡路相逢,除了勇者胜,还得依靠计谋算计。
经过一通分析之后,牛见虎信心大增,蛮军虽众,但在这地形里,他们一字长蛇排开,得拉到十五里以上甚至二十里,只要他们刀快,蛮子首尾根本难以相连,借助峡谷特殊地利,蛮子就算想首尾相顾,也不可能。
“好好打,打赢了,重重有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