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安城南城的敦义坊还有昭国坊,一个位于长安西南,一个位于城南东南。
不过,这两个位于长安南城的坊内,都属于是普通百姓和贫苦百姓居多的坊里。
李承乾和李泰今日正带着二十多名长安城里的豪商巨贾,在太子六率军卒的护卫下,在这两个坊里中考察。
“太子殿下,某以为敦义坊和昭国坊倒是适合建立学堂!”曹安跟在李承乾身后,低声说道。
“嗯,某也是这么觉得!接下来就看这些家伙肯出多少钱了!”李承乾微微点头,小声的对曹安说道。
李泰在旁边回头看了一眼跟在他们身后的按二十多个商贾,有些不屑的说道:“太子兄长说句话,他们怕是恨不能有多少钱帛就拿多少钱帛呢!”
听了李泰的话,李承乾却是轻轻摇头,低声道:“青雀,他们是商贾,就如同稚禾说的,只有看到了他们需要的好处,才会心甘情愿的拿钱出来!咱们虽是皇家,但总不能强取豪夺吧?”
有句话李承乾没说,那就是,即使是皇家,吃相也不好那么难看啊!
让人家拿出钱财,心甘情愿才是最好的!
要不然,就算他是大唐太子,也背负不起“巧取豪夺民间财富”的恶名。
曹安再后头紧跟着李承乾和李泰,闻言嘿嘿笑着低声道:“嘿嘿嘿!太子殿下、越王,之前四郎就给某交代过了!这些不用担心!等一下你们就瞧好吧!”
李承乾和李泰带着人看过敦义坊和昭国坊后,就直接去了平康坊醉仙居。
在醉仙居二楼大堂,三桌美味佳肴已经摆好,太子李承乾和越王李泰则是坐在上首一个单独的桌子前,面前同样是美食美酒。
曹安却是没有入座,他看着那桌神态各异的豪商巨贾,微微一笑。
“诸位,今日太子殿下和越王,召集各位前来,想必大家心中有很多的疑问。”曹安笑吟吟的开口说道。
“相信诸位而已都已经看过了敦义坊和昭国坊那两处院落了。好吧,某便告诉诸位,太子殿下和越王,将会在敦义坊和昭国坊那两处院落里,修建两处学堂!”
曹安的话让那些商贾脸上浮现出了更加疑惑的神情。
其实也不难理解,你太子和越王要修建学堂,召集咱们这些商贾来做什么?
有心思灵活的,一想便猜到了一些什么。
这是打算让咱们出些钱帛吧?
也罢!
太子和越王的面子还是要给的!
毕竟今日能和太子还有越王一同饮宴,这说出去,也足够自己嘚瑟好一阵子了!
行吧!
那就出……一百贯?
这不少了吧?
曹安也看出来了众人的神色,也不多看他们,继续又说道:“诸位也许实在想,这回太子殿下和越王想必是想要诸位慷慨解囊,为学堂的修建出些钱帛!不错!你们猜的一点都没错!”
果然如此!
不少商贾脸上露出了了然的神色。
曹安笑笑,继续道:“大唐若要兴盛,除了强大的军队,那还需要文教!而太子殿下和越王此次要修建的学堂,便正是要兴盛我大唐文教!”
“但是,修建学堂不仅仅是把学堂修建起来那么简单!还需要有先生,还要有笔墨纸砚,各类书本!这些都是钱啊!”
“太子殿下本可以向当今圣人请旨,由朝廷拨下钱粮。可是,太子殿下却是想到了诸位!想让诸位一起来做这件利国利民,功在千秋的大好事!”
曹安说到这里,停了下来,在注视着众人的反应。
在包间里,正喝着白露送过来的茶水的张季,脸上露出了笑容!
三郎果然是越来越成熟了!
应付起这等场面来也是愈发的自如了!
真不错!
此时只见场上众位商贾也积极回应。
“如果此事果然是太子殿下和越王的意思,那某便出……一百贯!”一位商贾站起身,做出一副豪迈的模样说道。
“是啊,只要是太子和越王主导此事,那某也出一百贯!”
“对!某也出一百贯!”
“某也是,出一百贯!”
商贾们七嘴八舌的说了起来。
不过,几乎像是商量好的一样,全都是出一百贯!
要是这样的话,这二十多人,撑死了也不过两千多贯而已!
这对于李承乾修建两座学堂来说,实在是有些杯水车薪啊!
曹安看了有些焦急的李承乾和李泰,做了个且放宽心的眼神,就有继续笑眯眯的看向了那二十多名豪商巨贾。
“太子殿下和越王就在这里,某只是个替太子殿下和越王说话的!这一切意思,俱都是出自太子殿下和越王的本意!”曹安又说了一句。
李承乾和李泰二人,则是很配合的点了点头,表示曹安说的一点都没错。
曹安见有了背书,便再次说出了重点!
“太子殿下和越王自然不会让诸位白白拿出钱财!所以……”曹安顿了顿,看了一眼正盯着他的众位商贾,然后才继续道:“所以,太子殿下和越王将这两所学堂的名字定为‘众志堂’!而且,所有出钱资助的,也将会在众志堂门前立下石碑,将名字和捐献钱数刻在上面!以供万世瞻仰诸位的善举!”
曹安这番话说的慷慨激昂!
话语间充满了无尽的诱惑!
这不就是勒石记功么?
以往只有立下大的战功和有不俗的政绩,才会享受到这等传名的待遇啊!
可如今,太子殿下和越王给他们的,却是一个只要肯出钱,便可以得到的好机会!
如果真的像这位曹郎君说的那样,在那什么众志堂门前立下刻名于石碑之上!这得是多大的名声啊?
还是那句话,此时大唐人对于名声,看的甚至比自己的性命都要宝贵!
因为这个时代,名声好不好,直接关系到你在世人眼中是个什么样的人!
只有有了好的名声,才会得到世人的认可。
否则的话,即使你再有钱,你也将会被世人所唾弃!
最终无论是帝王还是朝臣官吏,都会找你的麻烦!
这也是因为,在隋朝以前,察举制度,九品中正制,这些才是一个人入仕为官的关键。
不难看出,名声真的不必性命差多少!
想通了的商贾们一下子心里火热了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