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男生 女生 完本 排行 书单 专题 原创专区
汀兰水榭 > 历史 > 中华世纪谈 > 16 周公制礼

中华世纪谈 16 周公制礼

作者:笑谈正说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1-08-07 15:16:27

公元前1040年——前1021年 相传周公制礼作乐,以礼仪别尊卑分贵贱。

周公平定了“三监之乱”分封功臣已毕,开始转入精神文明建设。周公制定了《周礼》,希望依靠“礼”来维持国家的长治久安。

其实周公制定的是周朝的官制,称《周官》,也就是每个官职的岗位职责,没做周礼。礼的涵盖面太大了,周公没那个精力做周礼。

“礼” 包括全套的社会道德规范、法律制度,涵盖了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从**的机构、官职设置到各种仪式、礼节的设计,从各行各业的行为规范到各等级民众的穿戴用度,无所不包,无所不有。企业有企业的规章制度,社会有社会的道德规范,**有**的法律制定,所有大大小小的规矩合在一起才构成了“礼”。官制不过是礼的一个组成部分。

周公没有制礼,但是儒家从《周官》里看出周公的礼学思想,就像哲学家从《周易》看出周文王的哲学思想一样,认为周公表明上是在讲官制,讲官员的岗位职责、为官之道,实际上是在宣传仁义道德。比如周公规定大司徒的任务是安邦养民,诸如慈幼、养老、振穷、恤贫、宽疾、安富,这就体现儒家所提倡的仁爱思想。所以儒家把《周官》改名为《周礼》,把周公视为礼的祖师爷。

周礼主要是针对贵族和官吏,但也涉及平民的生产生活。

它制定了很多标准让大家遵守,让官吏监督。比如,周礼规定不同级别享受不同待遇。例如,“诸公之地,封疆方五百里;诸侯之地,封疆方四百里;诸伯之地,封疆方三百里;诸子之地,封疆方二百里;诸男之地,封疆方百里。”按公侯伯子男不同爵位分配五百里到百里不等的土地。对于平民百姓,一家一百亩土地。

周礼对大家在不同场合的装着打扮神情举止都有规定。比如,周礼要求 “师氏”(负责贵族子弟教育的官)“教之六仪,一曰祭祀之容,二曰宾客之容,三曰朝廷之容,四曰丧纪之容,五曰军旅之容,六日车马之容”。

负责祭祀、典礼的“大宗伯”是专职的礼官。祭祀上帝、鬼神、先人、日月星辰、天地万物都有不同的礼仪,包括不同级别的人穿什么衣服,奉献什么东西,典礼过程中奏什么乐,跳什么舞都有规定。日常待人接物也有不同礼节,包括葬礼、婚礼、见面之礼等。

大司寇负责司法。法律也是礼的组成部分。违反法律规定的规矩那是要受到惩罚的。

《周礼》涉及的礼法都是治国层面的。后世尤其是儒家把礼的涵盖面逐渐扩大到社会的方方面面。任何人的一言一行、穿戴用度、吃喝拉撒无不受礼的约束。礼成为后世治国之纲。

《周礼》也被进一步细化。比如《周礼》只规定“庶民”“不蚕者,不帛”。也就是不养蚕的人不准穿绸缎的衣服,作为一种惩罚。后世的“礼”对什么人穿什么样的衣服有了细致明确的规定。规定平民只能穿布衣,不允许穿绸缎。这也就是为什么古代的平民老百姓又被叫做“布衣”。绫罗绸缎等高级布料是高级人物用的。后来还规定了衣服颜色,比如黄色是皇帝专用。谁敢穿一身大黄立马会被拉出去砍了。

礼现在也存在,并且规定得更细。且不说规章制度、法律法规、道德规范,就是穿衣戴帽也仍然有规定。比如各行各业都有各自的制服,别人不能乱穿。谁穿着警察制服出去招摇撞骗,抓住就判刑。“布衣”的概念虽然不存在了,但穿衣的等级制度依然存在,比如企业里不同等级的工服式样不同,所以才有蓝领、白领之分。

礼在不同时代有不同的内容,随时代发展而发展。礼就是规矩。没有规矩不能成方圆。只不过儒家兴盛的年代太强调礼,把人限制得太死,把人性、思想、想象力都限制死了。这只能说是礼的历史局限性。礼也得与时俱否则将会成为时代发展的绊脚石。

周公在周成王20岁的时候还政于成王,自己退居二线,专心制礼作乐。

周公制礼作乐主要是参照商朝的礼乐制定周朝祭祀大典的仪式和所用歌舞音乐。

据传说周公也制定了婚丧嫁娶的仪式,比如婚礼必须包括纳采、问名、纳吉、纳征、请期、亲迎、敦伦七个环节,也就是男方要首先上门提亲,女方如果同意这门婚事就把女儿的姓名和出生年月日交给男方让男方回去占卜凶吉,也就是看看八字合不合,如果没问题男方会通知女方准备定亲,随后带着聘礼再次登门确定婚期,举行婚礼前男方要亲自上门迎娶新娘,在进行过婚礼仪式之后一对新人入洞房。

据说洞房里面的事周公也有规定,把男上女下定为标准体位,所以后人把****戏称为行周公之礼。

其实周公作为国家领导人哪有那闲心管计划生育的事。周公的礼都是国家层面的礼。

不过周公对聘礼的事还真有过规定,要求“凡嫁子娶妻,入币纯帛,无过五两”。为了防止大家互相攀比,周公规定了彩礼的上限。聘礼仅取其象征意义,不看重经济价值。但是后世,尤其是现在,变味了,只追求经济价值。高价彩礼造成情侣反目,家庭矛盾,破坏了社会和谐。

有人说《周公解梦》也是周公所做,这就更离谱了。他要有那闲工夫也用不着“一沐三握发,一饭三吐哺”了。

他在退休后倒是写了几本书,都是教导成王怎么做一个明君,教导百姓怎么做一个良民的政治方面的书。

周公“作乐”并非直接进行音乐创作,而是制定音乐制度,比方什么场合使用什么样的乐器,什么级别使用什么样的乐队。周王可以享用八行八列的乐队,诸侯可以使用六行六列,卿大夫四行四列,士只有两行两列。他规定了什么样的音乐是“雅乐正声”,希望以此杜绝夏桀商纣时期的“靡靡之音”再现。他甚至对王侯卿士使用乐器的数量、方位都有规定。总之,他在每个细节上体现出等级。

顺便说一下,西周时代的乐器主要是打击乐、吹奏乐,比如编钟、编磬、箫、埙等,没有琴瑟等弦乐,至少在考古中没有发现。出土的最早的琴是战国时期的,其实就是上下两块板做成音箱,上面一块板上拉了十根弦。弦已经烂没了,不知道什么材质,估计是丝。传说伏羲造琴,“削桐制以为琴”。但是别说伏羲时代的琴,就连整个周代都没发现一把琴。不会制作音箱,解决不了扩音问题,做出琴也没用。

另外,古代的“乐”是包括歌舞的。周公对歌舞也做出相应的规定,比如“舞云门,以祀天神”,“舞大武,以享先祖”。

周公退休没几年就得病而死。成王遵照周公的遗言把他葬到文王的墓地。

在周公的封地陕西岐山县发现一个墓葬群,其中有十座四条墓道的墓。按照周朝礼制,只有帝王才有资格享用四条墓道。考古专家推测这很有可能是周公墓,因为周公曾经代理过周王,有资格享受帝王待遇。并且墓区出土的一些甲骨上面刻有周公字样的卜辞,证明墓地跟周公有关。

但是有人不同意这样的说法,认为这是周朝的王陵,因为十座四墓道的墓显然不可能是周公的家族墓地。即使周公可以享受帝王待遇,他的后人或族人没资格享受这种待遇。

是王陵还是周公墓的争论一直在进行之中。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