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96年——1799年 白莲教之乱起。乾隆崩,嘉庆亲政。和珅下狱抄家。
在乾隆后期,湖北、四川、陕西一带聚集了大量流民。这些流民包括灾民以及无地可种跑出来另谋职业的农民。
“康乾盛世”鼓励生育,让百姓敞开了生,中国人口一下子从一亿多猛增到3亿多。多了两亿张嘴就需要增加两亿份口粮。可中国的可耕种的土地有限。虽然政府鼓励开荒,耕地也就增加了15%。这样就出现了狼多肉少的局面。
人多放到现在叫“人口红利”,可以用工商业来消化。可清朝那会儿重农轻商,工商业发展缓慢,人口没处消化就变成了负担。没地可种的农民四处给人打零工,打不着零工就变成流民。
有地种的农民遇到天灾**又没有得到妥善安置也会变成流民。
总之,清朝后期没有固定住所、没有固定职业、没有户口本身份证的“三无”人员越来越多。
白莲教趁机广收教徒,扩大势力。
白莲教是资深的造反派,在那朝反那朝。北宋的方腊、元末的韩山童刘福通、明朝的赵全徐鸿儒、清朝的王伦刘之协等都是白莲教中人。白莲教因此被历朝历代视为邪教。朱元璋出身明教(白莲教支派),称帝后马上宣布白莲教为邪教,予以取缔。清朝对白莲教严密监视,严厉打击。
1774年,清水教(白莲教支派)教主王伦利用山东灾荒聚众反清,但只坚持了一个月就结束了。
1775年,混元教(白莲教支派)教主刘松筹划起事,但还没准备妥当就被人告发入狱。
刘松被抓后,他的大徒弟刘之协侥幸逃脱,随后宣布继任教主。他把混元教更名为三元教迷惑官府,四处传教,筹备反清。
他们宣传末世即将来临,加入白莲教得到弥勒佛的庇护可以渡过劫难进入美好的未来世界。他们把未来世界描绘成各路神仙和圣人统治的世界,是一个绝对平等,绝对公平,“穿衣吃饭,不分尔我”的大同世界。这些宣传对贫苦百姓有着巨大吸引力。成千上万的百姓加入白莲教。
1793年,刘之协要求各地白莲教坛主暗中收集兵器和火药,为日后起事做准备。
官府得到风声立即展开搜捕。刘之协逃过搜捕,转入地下。官府抓了一年多也没抓到刘之协。乾隆大怒,下令停发地方官的养廉银直到抓住刘之协。
满天撒网式的大搜捕迅即展开。白莲教的很多骨干相继落网。官府在搜捕过程中大搞株连蔓引,敲诈勒索。白莲教教众的亲朋好友甚至同村人都受到株连。
各地白莲教坛主遂以“官逼民反”相约起事。刘之协以“人尚少,器械还不齐”为由,主张“慢些起事”。没人肯听。
1796年,湖北白莲教首先起事。其他地方的白莲教陆续跟进。一时间湖北、四川等五个省烽火四起。大批流民加入使白莲教迅速壮大。
白莲教毕竟是乌合之众,跟官军硬拼不是对手。有的白莲教被镇压下去。有的白莲教跟官军打运动战、游击战,牵着官军的鼻子走,抽冷子干他一下子。官军东奔西走,损兵折将,焦头烂额。
襄阳白莲教坛主齐林被官府捕杀。齐林的妻子王聪儿继承丈夫的地位率众造反。王聪儿进攻襄阳不克,转战川陕豫,边打游击边发展,拉起一支十几万人的队伍,成为白莲教实力最强的武装。
嘉庆上台头一件事就是调兵围剿白莲教之乱。地方官府已经弹压不住。嘉庆四处调兵增援。他把蒙汉回军队加上八旗兵全用上了,还允许地方自建保安团。
王聪儿进攻西安受挫,退回湖北,在湖北境内不幸被官军包围。王聪儿力战不敌,战败跳崖。
实力仅次于王聪儿的四川白莲教也随后战败。白莲教反清斗争陷入低潮。
1799年春节期间,太上皇乾隆突然病死。
他大年初一还接受了百官朝拜,初二感觉不适卧床休息,晚上病情加重,转天死去。
乾隆实际在位63年,超过了他爷爷康熙。他活了89岁,是中国最高寿的皇帝。
乾隆在任前期还挺像个好皇帝的样子,励精图治,国家呈现繁荣景象。后期开始懈怠,好大喜功,穷兵黩武,大兴土木,宠信邪佞。
乾隆的治国风格总体来说是刚柔并济。相对老爹雍正铁面冷脸来说,他有柔的一面受人欢迎。不过,柔得过头,过于纵容部下也带来吏治的败坏。“天下第一贪”和绅就是一个典型例子。
乾隆是民间传闻(包括绯闻、轶事)最多、被文艺作品演绎得最多的皇帝,连他身边的人都跟着沾了光。只不过那些东西大都是“戏说”,借名人编故事而已。
刘墉并不是传说中的罗锅。虽然他被嘉庆皇帝戏称过“刘驼子”,那也是他80岁以后的事。年老背驼是正常现象。
他和乾隆的关系并不亲密,算不得乾隆跟前的红人。他爸爸是清朝名臣刘统勋。顶着名臣之后的光环,刘墉的仕途比较顺,一路从地方官做到朝廷大员。
刘墉做地方官时留下清廉刚正的美名。这是老百姓喜欢他的主要原因。有本《刘公案》把他描绘成断案如神、刚正不阿的包公。另外刘墉说话幽默诙谐也留下很多趣闻逸事。
戏说里称刘墉为“宰相刘罗锅”。这话也对也不对。刘墉做过内阁大学士,相当于宰相级别。但清朝从康熙开始创立了军机处,那里才是最高决策机关。内阁已经被架空,内阁大学士因此成了一个虚衔,有职无权。
乾隆因为刘统勋的缘故对刘墉高看一眼,但同时发现刘墉入朝为官之后好像大功告成,工作积极性下降,有些懈怠,对他屡次训诫。乾隆骂他懒,大错不犯,小错不断,曾经给他降职处分,更因为手下贪污负失察责任差点被乾隆砍了头。乾隆说如果不是看刘统勋的面子,早把你办了。
刘墉为了讨乾隆的欢心,掀起两次文字狱,祸害了不少人。这是刘墉的一个污点。《四库全书》修书时,和珅任总编辑,刘墉任副总编,纪晓岚任主编。这个清朝最大的文字狱,刘墉也有份。
戏说刘墉智斗和珅,把和珅摆弄得一愣一愣地,其实不然。刘墉为官处事圆滑,从来没有和乾隆的宠臣和珅发生过正面冲突。不过在嘉庆朝,他被嘉庆任命为和珅贪污案主审官,按照嘉庆的意思惩办了和珅。
纪晓岚也是老百姓喜欢的人物。他说话机智诙谐,骂人不吐脏字。这方面的趣闻逸事比刘墉多。但刘墉开玩笑不伤人,而纪晓岚这张嘴得罪了不少人。
被纪晓岚讽刺挖苦的大臣不少,但里面独独不包括和珅。他得到过和珅的照顾,所以从来没有反对过和珅。相反和珅写点什么东西,他还帮忙给润色润色。
收视率颇高的电视剧“铁嘴钢牙纪晓岚”描述纪晓岚与和珅智斗的故事一件也没发生过,全是戏说。说纪晓岚是乾隆跟前的大红人更是没影儿的事。纪晓岚“貌寝短视”,不但长得丑、近视眼还说话口吃,不受乾隆待见。他一辈子当过的官不是老师就是编辑,从没掌过实权。曾经当过兵部侍郎,相当于国防部副部长,但只是挂名,不在兵部上班。
他是乾隆御用笔杆子。起草个什么东西,探讨下学问,乾隆会想起他。政事从来不让他参与。
他曾因为给犯了案子的亲家通风报信被乾隆流放新疆。后来编纂《四库全书》用人,乾隆将他召回京城。乾隆说过,我用纪晓岚就是因为他学问好,用他所长。
“还珠格格”收视率更高。但是还珠格格查无此人,连原型都没有。乾隆只有一个养女,是他的侄女,从小生活在宫中,被他封为格格。
最后说一下和珅。
和珅是乾隆的第一红人,无人能比。他能够得宠不光靠溜须拍马,更是依靠他的才学。
和绅是个美男子并且满腹才学,和乾隆是诗友、文友、网友,被乾隆视为知音,就像宋徽宗和蔡京。纪晓岚才学更高,但是他长得太难看了。乾隆喜欢相貌英俊、能说会道并且才华横溢的人。和绅符合他征友条件。再说了,和绅会说话、会来事、会溜须拍马。
乾隆交待给和绅的事,和绅无一不办得非常妥帖。乾隆想干又说不出口的事,和珅总能猜到然后办得非常妥帖。
比如说修造圆明园。
乾隆贪图享受,在位期间几乎翻修了全部的皇家园林。现在的紫禁城、颐和园、天坛、八大处都有乾隆的功劳。上千万地投银子。他还不满足,想修个新圆子,但是又顾及别人说他劳民伤财。
和绅猜透了乾隆的心思,窜唆群臣提议修建圆明园。并且他想办法筹钱,不动用国库的钱。
“议罪银”就是和绅想的一个筹钱的法儿,允许官吏以钱顶罪,或者说改刑罚为罚金。这个法子给乾隆弄了不少钱。纪晓岚就是靠交纳议罪银结束流放回到北京。
《四库全书》也是和绅最先提议的。这是青史留名的事。乾隆好这虚荣。和坤投其所好。
和绅能干又贴心,点子又多,和乾隆又有共同语言,深得乾隆的喜欢。
依靠乾隆的宠信,和绅在朝里权势熏天。
皇帝的红人哪个不巴结,送礼的行贿的踏破门槛。和绅在位期间,没听说谁敢说和绅一个不字。跟和绅顶嘴,噎得和绅一愣一愣地,那更是没影的事。纪晓岚级别不够,刘墉处事圆滑,都没有跟和绅较量过。
和绅是清朝最大的贪官。和珅贪污受贿,朝野尽知。乾隆知道不知道?肯定知道,只是睁只眼闭只眼而已。等他俩眼都闭上了,嘉庆就该办和珅了。
嘉庆在乾隆死的第二天就撤了和绅的职,第三天下狱,十五天后赐死。抄家抄出11亿两白银(其中现金8亿两白银,其他财产折合3亿两),相当于朝廷15到20年财政收入。当时传言“和绅跌倒,嘉庆吃饱”。嘉庆扳到和绅这个大贪官发了一笔横财。
这里需要说明一下,11亿两白银这个数字来自野史。正史从来没给出过和珅家产的估值。嘉庆公布和珅罪状,里面提及抄家结果,包括“家内银两及衣服等件,数逾千万”,以及“楠木房屋”、珍珠手串、宝石、埋藏的金银、店铺等,总估值不会超过两千万两白银。即便加上所有房产、田产、杂七杂八,史学家相信和珅的财产也不会超过三千万。
11亿两白银的说法流传很广,但依据受到严重质疑。有人怀疑野史对和珅收藏的珠宝估值过高,并且把和珅开的一百多间银号(相当于银行)、当铺里面的储户存款和典押品都算成了和珅财产。
嘉庆如果真得到了11亿两白银的外快,也不至于为平乱的2亿军费伤脑筋。鸦片战争、甲午战争签了一系列割地赔款的条约。清廷如果真有这11亿两白银在,付这些赔款绰绰有余,根本不用借高利贷。
嘉庆宣布了和珅20条罪状,主要的是和珅生活腐化和一些违纪违法行为。其中“地窖内埋银三百余万两”涉嫌“巨额财产来源不明罪”。嘉庆赐和珅在狱中自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