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男生 女生 完本 排行 书单 专题 原创专区
汀兰水榭 > 历史 > 纵横诸朝,吐槽皇帝竟然这个样 > 第7章 雁门之战(半推测)

雁门关之战,史书上已经被骂翻了天的一场大战,毫无疑问,这场大战真的有问题。

陈光年如今算是真的有幸参与了这一场大战之中。

大业十一年,杨广在祸害了高句丽几次之后终于知道在继续在高句丽身上折腾下去的话祸害的就是自己了这件事实。

所以他选择了去和突厥人聊一聊。

杨广在这一年无视那已经乱成了一团的起义军.....叛军!

直接北巡长城,然后停留在了汾阳宫修整,而这塞外刚刚缓过气来,并且再次整合完毕的突厥人在他们的始毕可汗带领之下抓住了机会,直接突袭汾阳宫。

幸亏这突厥人有一个提前上奏判决的毛病,将军谋战报呈给了他们的可贺敦,然后让和亲进入塞外突厥之地的义成公主所知,第一时间托人告知了杨广,让他赶紧逃跑。

但即便是如此,杨广也被人直接堵在了这雁门关之中,数十万人将雁门关团团围住,杨广差点连突围的人都找不到了。

关键时刻还是萧皇后之弟内史侍郎萧瑀站了出来。

“陛下,这个时候我等已经不能再继续坚持了,还请陛下立刻下旨赦免高句丽之罪,召回所有旧部同时昭告天下。

让我大隋之兵专心对阵外部突厥,这样才能收拢人心,从头开始。

同时这一次多亏了义成公主的使者,此时突厥人尚且不知,趁此机会立刻联系公主让其想尽办法劝说突厥回军。

或者让他们心生疑惑纠结也可。

陛下诏书天下来此勤王,只要我等能够坚持得住,便一定可以渡过此等灾难!”

已经慌了手脚的杨广此时如同抓住了救命稻草一般一切按照内史侍郎萧瑀的计谋行事,也就是这个时候李世民成功的找到了自己的“好朋友”左屯卫将军云定兴!

并且成功的在他身边当上了一个幕僚一职,算不上什么重要之人,但是时时刻刻能够在云定兴身边说得上话。

最重要的是,以他李渊二公子的名头,在云定兴身边当个幕僚倒也不算显眼。

天下勤王之军无不赶往雁门之处,而雁门关的攻势也一日超过一日,每日的死伤都数以百计乃至数以千计之多。

在这种局势之下,云定兴带领他这一路勤王之师出现在了雁门关外,而李世民也借机献上了那疑兵之计。

最后的结果自然是突厥退兵,杨广大喜,但是在陈光年的眼中,这一次的李世民倒是真的让他看不懂了。

“似乎太宗皇帝的疑兵之计在这里面并不是很管用....”

“那突厥这一次可是准备良久,足足有几十万人之中,就算是有些虚张声势的架势,那也是数以十万计的兵马。

就云定兴手中的兵马,别说虚张声势了,就算是真的神兵天降他都吓不走突厥人,但是这个计策有没有用处,并不重要。”

“为什么这么说?”

“当时朕并不知道那杨广已经去找了义成公主,但是朕知道他的身边可不是一群酒囊饭袋,此时这大隋元气尚在。

麾下能人志士并不在少数,能征惯战之徒,智谋深远之辈,这还是有不少的。

这种局面他们又不想下半辈子在塞外过,该出力的时候一定会出力的,有他们出力雁门坚持下去绝不是问题。

而等到天下勤王大军一到,这雁门之危也就解决了。

所以这是必胜的一场大战。”

“既然如此,陛下出这条计策的原因是....”

“朕已经说了,朕不是神,也没有未卜先知的本事,但是朕知道什么人该怎么用!

云定兴那老家伙带兵打仗,治理地方,出使敌国就没一样能够拿得出手,就算是喝酒他都喝不过别人。

但这种成事不足败事有余的人却有着常人所无法比拟的本事,那就是上位!

他的手段高明啊,你要知道朕当年才只有十六岁,身上没有半点功名,父亲又不是很被信任,加上刚刚文转武,一直都在随军督粮或者剿灭叛乱。

天下乱成了这个样子,我等终归还是要想些办法立足的。

大哥在河东多年,不断的积攒人脉,父亲也在四处游走关系,那朕当年自然也想有些准备。

当初认识云定兴只想要给自己多准备些人脉,如今用到了那自然就要好生利用一番。

云定兴这一次功劳大小并不重要,重要的是谁定这个功劳。

你看看,云定兴这一顿咋呼之后,功劳颇大.....

当然也是机缘巧合了,正巧那义成公主出手成功,告诉那突厥可汗有敌来袭,加上这勤王大军陆续到来,还有这云定兴的一顿咋呼,他们也就借势离开了。

按照功劳来说,义成公主当居首功,内史侍郎萧瑀并列之,其次这驻守雁门,死守等待援兵到来的将士将校再次之。

最后是勤王之师,若是非要说,云定兴这般折腾之后,却是让突厥误会,他倒也能够在功劳簿上扒个边儿。

但这并不重要了,这功劳大小最终还是要由杨广定,也是要有亲信之人告知他。

所以这就撞到了云定兴的身上,他打仗或许不会,但是这邀功请赏那自不用多说。

加上朕的身份,云定兴不是不懂事的人,他定然也会帮衬一二,有这等功劳和帮衬,父亲不就很快被调任山西河东慰抚大使,同时留守太原一代。”

李世民的话让一旁的陈光年感觉到了一阵阵的呆愣,就这玩意刚刚他看了全程,他也没看明白。

“太宗皇帝刚刚还是迁徙了,这手段....”

“算不上太好,这天下能人很多,朕不是神,当然也不是傻子。”

大业十一年,李氏一族李渊一脉终于迎来了自己的发展之期,在担任山西河东慰抚大使期间他们不断的平定叛乱。

龙门的母端儿,绛州贼柴保昌,还有差点要了李渊老命的高阳贼酋魏刀儿。

不断的胜利不断的壮大自己的实力,李世民在李渊的带领下这才算是真正的进入了军伍之中。

而李家的两个儿子也没有让李渊失望。

李建成留在了河东老家,不但用来安抚杨广,更是借助李渊崛起不断的结交豪杰,为李渊积攒了不小的人脉。

同时也为自己闯出来了偌大的名头。

而李世民则是跟在了李渊的身边,不断的融会贯通,在一次次的战场杀伐之中,不断的让自己成长起来。

当然,李渊也是颇有本事,剿灭叛贼增强实力,然后突厥进犯之时,他还配合马邑郡守王仁恭一起大胜突厥。

可谓是坐稳了自己的地位,并且在太原真正的站稳了自己的脚跟。

而天下也在这个过程之中,越来越是混乱了。

直到从大业十二年开始,李渊也面临着自己的选择,有人想要让他起兵反隋了。

“父亲,如今这天下已经大乱,可陛下非但没有更改习性,好生治理国家,反倒是抛家舍业的去了江南之地。

那日子过的,和当年的陈后主有什么区别?

可笑我等还在为了大隋兢兢业业的四处平叛,四处征伐。

如今诸多先生都在劝说父亲,父亲为何不肯同意?”

此时站在李渊面前的不是他的次子李世民,也不是他的长子李建成,而是同样专门来到了太原的爱女,李秀宁。

“哎,恐怕不仅仅是那些先生吧,这刘文静也好,长孙家的也好,为父又不是傻子,你那二哥心中是怎么想的,为父也是一清二楚。

他这孩子,自小就喜欢擅作主张,日后早晚会吃了大亏!”

李秀宁听到这话之后也是眉头一皱,“既然父亲知道这些,为何既不阻止也不赞同,这到底是什么意思?

女儿不日将会和夫君前往长安,若是.....若是父亲相信女儿的话....”

“你这痴娃,我这个当爹的哪有不信自己女儿的!”李渊被自己女儿的话气的上来拍了她脑袋一巴掌,“只是这话,为父不知道该不该说。”

“这里只有女儿一人,父亲有什么该不该说的,都是自家人。

至于大事.....这事情拖不得,父亲早做决断也好。”

“为父最担心的不是自己的安危,也不是这件事情能否成功,陛下这副模样,人心已经慢慢的散了。

为父做担心的是这些年做错了啊!

当年为父真的没想到天下会乱成这个样子,所以一直把你大哥当成我李家这一脉的继承人培养。

将所有家族之间的人脉都尽数交给了你大哥,而在你二哥这里,那也是文治武功,治理地方领兵打仗。

说的难听一些,为家族开枝散叶,扩展名声的路上走的。

这些年你二哥也很明白,一直克制自己,身边尽数都是一些草莽英雄,江湖人士,虽然也有诸如刘文静这种家族子弟看好,不过终归是不能和你大哥比拟的。

但我等一旦起兵了.....一旦起了兵马为父就一定要重用你二哥,毕竟他才是我李家在这方面着重培养之人。

到了那个时候你二哥势力成了,那让你大哥如何自处?

到时候一个不慎两兄弟真要是出了什么事情,你让你爹我如何向你们那死去的娘交代啊!”

听到了李渊的话语之后,李秀宁没有着急,只是朝着李渊笑了起来。

“女儿还以为什么事呢,父亲若是担心这个,到时候他们若是敢有什么龉龌,女儿就亲自过去抽打他们,他们最宠女儿,断然不会让女儿生气的。”

就在李秀宁笑起来的那一刻,陈广宁敏锐的感觉到了身边的李世民将自己的眼睛第一次紧紧的闭上了。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