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百一十二)
陈文志都听得呆了,内心隐隐地不安,他总觉得孙总统这样做非常不妥。
孙文继续哑声说道:“我想,我有中华复兴的梦,我却不是一个擅于治国理政的好总统。”说到这里,孙文若有所思地望着远方,如同老僧入定。
陈文志和楼家明两个人呆呆地看着他。
时间不知道过了多久,孙文咳嗽了一下,才继续说道:“民国要发展,国家要壮大,人民要过上富裕的生活,就必须要找一个有治国经验的新总统!”
他的嗓子暗哑,喉咙仿佛生了锈:“袁世凯对我一片忠心,而且他曾管辖过东北三镇,治国带兵的经验丰富。他一直是很好的总统人选。”
听到这里,楼家明听得忧心如焚,在心底暗暗摇头。
孙文顺着自己的思路说下去:“那一天,他给我送了《中华复兴》的木雕作品,我被打动了。”
听到这里,陈文志一惊,他的作品,居然最后成了袁世凯送给孙总统的礼物!
孙文脸上浮起一丝笑容,缓缓说道:“以前总觉得他人品还有待考查,可是看到《中华复兴》,我的心意改变了。那是一部活的民国史啊!他有那份心,说明他对我忠贞,他爱国,他是我的知音,是战友,伙伴!所以,我把总统之位让给他了。”
孙文说到这里停了下来,脸上的笑容越来越多,仿佛终于放下胸中大石的样子。
文志听到这里,突然有些害怕,脸现恐惧之色,他发现自己不知不觉已经参与到政治大事中来!他如同一片树叶,被狂风卷入了历史的大潮中。
他雕《中华复兴》的初心,只不过是想拿到一千块大洋的奖金回乡下盖房子。盖房,几乎是每个乡下人的终极梦想。
要想拿奖,必须推陈出新,与众不同,所以才淘汰《春江花月夜》之类的传统题材选了《中华复兴》,而袁世凯将《中华复兴》送给孙总统,可能只是觊觎总统之位。
无形之中,他帮了袁世凯,国家命运由此改变!
楼家明也有些着急,他凑近身子,压低声音对孙文劝道:“先生,民国有今天不容易,这总统之位,是否要三思?”
孙文摇摇头,抬腕看了看时间,站起来说道:“不早了,我要去广州了。你们放心,我虽然不做民国的总统了,但我有生之年,一直会为中华复兴奔走,如果我真看走了眼,袁世凯让我失望了,我保证会让他下台!”声音不大,却十分坚定,简直掷地有金石声。
事己至此,陈文志和楼家明也不方便多劝。
庞三多给孙文披上大衣。
一行人出去,夜黑得可怕,几个人瞬间仿佛成了盲人,走路都看不清方向。
楼家明叫司机开车送他们到火车站。
一路心情沉重,各自无话。
临上火车时,北风呼啸,人烟稀少。
明显是乱世的征兆。
庞三多看向陈文志,向前一步,搂着他的肩膀拍了拍,对他说道:“这一别就不知什么时候能相见了,多保重!”脸上的神情简直是百感交集。
文志眼睛红了,微微点点头。
他们所有人,都只是命运的棋子。大齿轮已经疯狂转动,谁也看不清未来。
庞三多神色暗淡,陪着孙文上了火车。
家明和文志目送他们离去。
等到火车离站,家明内心沉甸甸的,如同灌满了铅,他叹一口气,对文志轻声说道:“我总觉得孙先生不应该把总统之位让给那个姓袁的,唉,我感觉中国又要乱起来了!”
他仰头看着阴沉沉的夜空,胸前如同压着一块大钢板。
文志没有说话,但内心也有隐隐的不安。
他没什么文化,人生经验也欠缺,但总觉得一个新的政府,却由一个代表旧势力的人来治理?说得过去吗,妥当吗?
孙总统认为是经验,可他看来,则一切是轮回,世道恐怕又要回到从前去了!
难道人生的好日子,真的像兔子尾巴,长不了吗?
两个人各自回家,一宿无眠。
第二天,果然!各大报纸,新闻头版头条,都在争相报道孙中珊离任总统,袁世凯继任民国总统的消息,整个杭州城沸腾了,如同洪水来临前的蚂蚁,乱纷纷一片,所有人都在议论这件事情。
人心惶惶,不知道中国的未来会走向何处,民国到底还能撑多久?
陈文志想起疲倦到骨头深处的孙文,心里也很不好受。
未来,像雾像雨又像风。
傍晚,楼家明又开车到仁艺厂来接陈文志,告诉他,老爷子请他家宴。陈文志有些意外,虽然之前提起过想见楼翰东老爷子,那传说中的大司匠,从小到大,一直激励他的力量,可没想到这么快,不过看到少东家亲自开车来接了,陈文志只好笑笑,恭敬不如从命,坐上了他的车子。
文志想着见老爷子,作为后辈,应该备份像样的礼物。
如果去杭州城的店铺采购一些礼品,显得非常的普通,因此,回到自己的宿舍里,拿了自己雕的一个摆件,材质是黄梨木的,雕的是一个古代木匠,底座下用行书刻了字,“将作大匠。”
那是他升作半作那一年,师父奖的黄花梨的木头,让他自己雕一个礼物。
当年的小文志想起师父提到的大司匠,便自己按着想象雕了一个大司匠,将扬雄的《将作大匠》雕在底座下,以此来激励自己。
因为是给自己的礼物,他雕得非常用心,因此,作品完成得非常出色,这些年,从陈家村到杭州仁艺厂,这个小摆作寸步不离,代表着他不为人知的梦想。
如今要去见真正的大司匠,他拿不出像样的礼物,便想到了这个宝贝,决定将它送给老爷子。
现在想来,也许冥冥之中,这个《将作大匠》就是送给楼老爷子的!当年,他因为他而雕,现在,亲自见了他,自己也早己将梦想刻进了心里,融进了骨头里了,所以这件《将作大匠》去找真正的主人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