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言道,祸兮福所倚,福兮祸所伏。对于大部分国家来说,卷入一场战争,大概率会面临一场灾祸。但对于有些国家来说,在特定的历史时期参加战争,又会获得很多好处。例如两次世界大战时,美国采取“先中立观望,后及时宣战”的策略,通过经济和军事的巧妙配合,而成为了战争中的最大赢家之一。除了美国外,其他一些国家面临战争抉择时,也会使用相似的手段获利。地处朝鲜半岛南部的韩国,便是典型之一。

苏美冷战时,韩国被惯称为“南朝鲜”。韩国自成立时起,便长期处于贫困和饥饿之中。早先的日据时期,朝鲜半岛南部被划归为农业区。二战前后,由于日本当局竭泽而渔式的疯狂掠夺,朝鲜半岛的经济遭受重创。苏盟两军以三八线为界分割朝鲜半岛后,韩国因为工业落后、生产力不发达,又被国际社会扣上了“赤贫”的帽子。而朝鲜战争的爆发,则让经济本就薄弱的韩国,遭受了更加严重的打击。
1960年前,韩国几乎是全球最不发达国家之一。那年,韩国人均gdp只有100美元,仅及其北方邻国的1/3。在煤产量、钢产量、发电量、铁路里程等衡量经济实力的指标上,韩国全面落后于它的北方邻国。当时的韩国,即便是汉城这样的大城市,也呈现出一派“贫民窟遍地”的凄凉之景。甚至有西方学者推断:“再过五十年,韩国仍然是一个极端贫困落后的国家”。

然而,正所谓“时势造就英雄”。正当韩国在其发展道路上面临困境时,一名拥有强大实力的国家首脑出现了,这个人就是朴正熙。1961年5月16日,朴正熙以军事政变的方式夺取政权,他在上台后,就构思了引领国家发展的宏伟计划。而令朴正熙欣喜的是,在他欲一展身手之时,一场战争的爆发,给予了他更多的表现机会。而这场战争,便是爆发于东南亚的越南战争,同时也是冷战时代最重要的局部战争之一。
按一般逻辑,战争对于经济,其作用基本上是负面的。但对于韩国而言,越南战争的作用并不仅仅是破坏。毕竟,越南地处中南半岛之上,那里的战争打得再激烈,也不可能让战火烧到韩国本土。与之相反,韩国却可以凭借相对的地缘优势,通过积极介入战争这一手段,博取美国好感和援助,同时也可以让战争拉动需求。在这种打四围的主导之下,朴正熙决定向美国表态,表示韩国愿意派兵协助参战。

60年代初期,朴正熙频繁与肯尼迪、约翰逊等美国政要接触,表明韩国的态度。他的努力最终取得了成效。1964年9月11日,韩国获准派遣医疗中队和跆拳道教官团前往越南。1965年2月14日,韩国建设团和海军运输部队抵达越南。1965年10月起,韩国的青龙部队、猛虎部队、白马部队等作战力量相继到越南参战。截至1973年,韩国以车轮战的方式,向越南派遣32.5万官兵,几乎占其总兵力的50%。
诚然,有战争就有伤亡。越战期间,数千名韩国士兵长眠异国他乡,更多的人则留下了伤残。但是,对于韩国而言,这场战争整体上是“利大于弊”的。首先,韩军出兵越南后,美国出于战略利益考量,立即向韩国输送了大量的资金援助。当时,韩国准备启动经济建设计划,正是需要钱的时候。美国援助的到来,无疑起到了“雪中送炭”的积极效应。此后,韩国有了推行建设的本钱,国内发展日新月异。

并且,美国援助了韩国大量武器,给予了韩国士兵丰厚的津贴。参加越战前,韩**队仍装备着m1步枪等老旧武器。参战后,美国为了提升韩军战斗力,立即向韩国输送了m16步枪、m48坦克等相对新式的装备。“鸟枪换炮”后,韩国在半岛角逐中的分量明显加大。同时,美国向驻越韩军提供了近3亿美元的津贴,这些津贴有4/5最终流转回韩国,极大刺激了韩国本土消费,成为韩国在70年代快速崛起的动力之一。
更关键的是,韩国参加越战,让其本土企业获得了走出国门的机会。越战爆发后,韩国的资本家和财团们,不会放弃这个捞取“战争财”的绝佳时机。于是,韩国企业们纷纷大量生产药品、帐篷、军粮等物资,以供应前线军队。另一些韩国公司则积极走出国门,参与到美军在南越的军事工程建设之中。而这些业务拓展,又为韩国赚取了大量钱财。截止到1972年,韩国从中获取了3亿美元以上的“战争红利”。

总体来说,韩国通过积极参加越战,而赚了个盆满钵满。在完成了战争带来的原始积累后,朴正熙于1973年发表《重化工业宣言》,大力建设钢铁、化工、机械、造船等工业,推动产业链升级。此后,韩国的发展扶摇直上,一举超过其北方邻国。最终,韩国跻身“亚洲四小龙”之列,由曾经的贫困国家,一跃成为新兴的中等发达国家。
参考资料:《冷战史》、《试论韩国参与越南战争的“红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