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对奥斯曼事务,俾斯麦为何显得保守?
如果有人在 1838 年春季经过土耳其东部,他会惊讶地看到一位年轻的普鲁士军官正坐在偏远的山坡上,认真地画着一座土耳其堡垒。然而,对于注定会成为德国最优秀军人之一的赫尔穆特·冯·毛奇(helmuth von moltke)上尉来说,现在可不是假日写生的时候。他正在底格里斯河的上游,严肃且专业地执行着自己的公务。
3年前,他被派往苏丹的宫廷担任军事顾问,负责帮助土耳其军队按照普鲁士军方的最新标准实现现代化。但他很快就发现,自己的建议没被采纳,因此他转而考虑起更宏大的问题。他花了好几个月的时间,穿越帝国辽阔的疆域、绘制草图、进行测量和记录,年轻的毛奇确信奥斯曼帝国已经日薄西山。由于极度**且抵制改革,它最终必定会四分五裂,到时候其他大国会为了争夺其最好的土地而展开混战。
毛奇并不是第一个得出这个结论的人,因为奥斯曼帝国的命运,也就是所谓的“东方问题”一直困扰着欧洲政治家们。但这位未来的陆军元帅确信自己已经找到这个问题的答案了。他拥有卓越的军事技能,很快就会得到俾斯麦的赏识。
1839年,他在任务结束返回柏林后,敦促他的长官密切留意土耳其。他认为德意志人渗透的时机成熟了。他认为可以绕过英国控制的海上通道修建一条贯穿巴尔干半岛的铁路,使之成为通往东方最短、最快的路线,从而可以将土耳其和柏林在经济和军事上都连接起来。此外,他还圈出两个地区——底格里斯河与幼发拉底河之间的美索不达米亚肥沃地带,以及巴勒斯坦——并且称它们是理想之地,是德意志在阳光下的土地,适合干劲十足的德意志人民前去殖民和改良环境,给子孙后代造福。但时间紧迫。他提醒,其他欧洲大国已经开始像秃鹰一样在苏丹分裂的帝国上空盘旋,而德意志却还毫无动静。
赫尔穆特·冯·毛奇(helmuth von moltke)
然而,不止毛奇一个人在即将分裂的奥斯曼领土里,看到了德意志移民的未来。1846 年,政治经济学家弗里德里希·李斯特(friedrich list)写道,多瑙河下游、黑海西岸和土耳其北半部,可以为德意志殖民者提供大量无人居住的、天然肥沃的土地。他跟毛奇一样,呼吁修建一条从柏林到巴格达的铁路。他认为这些都可以通过“和平渗透”实现,并将成为全球范围内更大的德意志扩张中的一部分,这场扩张将由探险家、医生、外交官和商人作为先锋。因为这些扩张主义的观点,李斯特后来被称为“第一位德意志帝国主义者”。持类似观点的人还有莱比锡大学的威廉·罗雪尔(wilhelm roscher)教授,他认为,在奥斯曼帝国最终解体时,其在亚洲的领土是德意志人民应得的战利品。
扩张主义运动在知识分子和学术界人士中迅速发展,哥廷根的东方语言学教授保罗·拉加德(paul lagarde)也赞同毛奇、李斯特和罗雪尔的观点。拉加德是沙文主义泛德运动之父,他认为向东扩张疆域是德语民族的历史命运。他声称,土耳其人、犹太人和马扎尔人等民族已经“堕落”,成为“历史的负担”,不过他们会成为更高贵民族——当然是德意志人——的垫脚石。他补充说:“他们知道我们的生存就是他们的死亡,所以他们恨我们、害怕我们。”拉加德也认为巴尔干半岛和土耳其在亚洲的领土是进行殖民和经济剥削的理想之地。
越来越多德国人开始接受泛德联盟和其他爱国组织的观点,相信德国人的经济未来就在幅员辽阔、人烟稀少的奥斯曼帝国的领土里,这不足为奇。曾经孕育了辉煌文明的富饶的美索不达米亚平原在勤劳的德国人手中,可以成为大德国的粮仓。对于想要移民的人来说,这一地区的前景要比疟疾肆虐的西非和太平洋更具吸引力。
然而,俾斯麦本人并不参与这些宏伟的计划,也几乎不鼓励和帮助这些扩张主义者。他认为他建立的新德国已经达到了最佳的规模,并认为他的职责是巩固边界,避免德国与欧洲其他大国发生冲突。他后悔付出了巨额的代价,获取了德国在非洲和太平洋的殖民地,甚至一度考虑要将这些殖民地拱手让给英国。但这并不意味着他不愿意将德国的影响力扩大到欧洲以外的地区,或者不愿意维护德国似乎正受到威胁的利益。因此,尽管俾斯麦小心谨慎,公开声称不干涉奥斯曼帝国,但德国发现自己还是逐渐卷入了奥斯曼事务的流沙之中。
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