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男生 女生 完本 排行 书单 专题 原创专区
汀兰水榭 > 其他 > 咪咕公版·读史札记 > (一五)丹朱傲辨

咪咕公版·读史札记 (一五)丹朱傲辨

作者:吕思勉 分类:其他 更新时间:2021-12-18 15:34:07

(一五)丹朱傲辨

《皋陶谟》曰:“无若丹朱傲。惟慢游是好,傲虐是作。罔昼夜頟頟。罔水行舟。朋淫于家,用殄厥世。”《释文》傲,字又作奡。”《说文·夰部》:“奡,嫚也。从,从夰,夰亦声。《虞书》曰:若丹朱奡。读若傲。《论语》:奡荡舟。”俞理初《癸巳类稿》曰:“奡与丹朱,各为一人,皆是尧子。《庄子·盗跖》篇云:尧杀长子。《释文》引崔云:长子考监明。又《韩非子·说疑》篇云:《记》曰:尧诛丹朱。尧时《书》称胤子朱,《史》称嗣子丹朱,朱至虞时封丹,则尧未诛丹朱。又据《吕氏春秋·去私》篇云:尧有子十人。高诱《注》云:《孟子》言九男事舜,而此云十子,殆丹朱为胤子,不在数中。其说盖未详考。《吕氏·求人篇》云:妻以二女,臣以十子。《吕氏》实连丹朱数之,而《孟子》止言九男。《淮南·泰族训》亦云:尧属舜以九子。合五书,知尧失一子。《书》又云殄厥世。是尧十子必绝其一,而又必非丹朱也。《管子·宙合》篇云:若觉卧,若晦明,若敖之在尧也。即《史记·夏本纪》若丹朱敖,《汉书·楚元王传》刘向引《书》无若丹朱敖之敖。房乔《注》云:敖,尧子丹朱。谓取敖名朱,若举其谥者,尤不成辞。案《说文》言丹朱奡,《论语》已偏举奡;司马迁、刘向言丹朱敖,《管子》已偏举敖;则奡与朱各为一人,有三代古文为证,无疑也。《汉书·邹阳传》云:不合则骨肉为仇敌,朱、象、管、蔡是已。汉初必有师说。朱与奡以傲虐朋淫相恶,亦无疑也。故《经》曰奡頟頟罔水行舟,则《论语》云奡荡舟也。《经》曰奡朋淫于家,则邹阳云骨肉为仇敌也。《经》曰奡殄厥世,则《论语》云不得其死。《孟子》《吕氏》《淮南》十子九男之不同,《庄子》言杀长子,《韩非子》言诛丹朱,皆可明其传闻不同之致;又得《管子》《论语》偏举之文,定知言奡者不是丹朱矣。”予案以奡与丹朱为两人,说出宋人吴斗南,赵耘崧《陔余丛考》引之,谓:“羿善射,奡荡舟,解以有穷后羿及寒浞之子,说始孔安国,而朱《注》因之。寒浞之子名浇,《左传》并不言奡。禹之规戒,若作敖慢之傲,则既云无若丹朱傲矣,何必又曰傲虐是作乎?”今案古书辞义,重复者甚多,似不宜律以后世文法。况荡者摇也,《左氏》僖公三年,“齐侯与蔡姬乘舟于囿,荡公”,与《论语》之“荡舟”,当系一义,非罔水行舟之谓。寒浞之子,《离骚》《天问》亦均作浇。然《天问》有“覆舟斟寻”之语,则浇似能用舟师,谓其荡舟,于事为近。浇、奡同音,未尝不可通用也。《管子》文义,殊为难解。强释之,敖似嶅之借字。《说文·山部》:“嶅,山多小石也。”《尔雅·释山》作磝。盖亦可用以称小石。尧,高也。敖在尧,犹言小石在高山,盖戒慎之意。觉与卧,晦与明,敖与尧,皆相对之辞,以为人名,未必然矣。《韩子》云:“尧有丹朱,舜有商均,启有五观,商《楚语》作汤。有太甲,武王《楚语》作文王。有管蔡,此五王之所诛者,皆父兄子弟之亲也。”亦见《国语·楚语》。《楚语》曰:“此五王者,皆元德也,而有奸子。”邹阳之说本之,特易商均为象而已。《庄子》谓尧杀长子,当亦此说,未必更有他义也。《吕览》《孟子》《淮南》十子九男之不同,则古人于此等处,多以意说。去胤子则言九,并胤子则言十;丹朱为尧长子,古无异说,高诱《注》殆不误。“尧子丹朱、舜子商均,皆有疆土,以奉先祀,服其服,礼乐如之,以客见天子,天子弗臣。”《史记·五帝本纪》。乃儒家通三统之说,非事实,以此决丹朱之未见杀,误矣。不得其死,非殄厥世。朋淫于家,更非骨肉为仇敌。据此谓朱与奡以傲虐朋淫相恶,则几于妄造史实矣。故俞说实无一是处。然谓奡为尧长子,不得其死不确;而丹朱、商均亦有如五观、太甲、管、蔡等争夺相杀之事则真矣。刘知几《疑古》之篇,究为千古卓识也。

古人之言,寓言、实事不甚分别,故欲辨其孰为史实甚难。然亦有可以分别者。《韩非子·外储说右上》曰:“尧欲传天下于舜。鲧谏曰:不祥哉!孰以天下而传之于匹夫乎?尧不听,举兵而诛杀鲧于羽山之郊。共工又谏曰:孰以天下而传之于匹夫乎?尧不听。又举兵而诛共工于幽州之都。于是天下莫敢言无传天下于舜。”《山海经·海外南经》:“三苗国,在赤水东,其为人相随。”郭《注》:“昔尧以天下让舜,三苗之君非之,帝杀之,有苗之民叛入南海,为三苗国。”不知系误记此文,抑别有据。然即别有所据,亦此文之类也。《外储说右下》曰:“潘寿谓燕王曰:王不如以国让子之。人所以谓尧贤者,以其让天下于许由。许由必不受也,则是尧有让许由之名,而实不失天下也。今王以国让子之,子之必不受也,则是王有让子之之名,而与尧同行也。”一曰:“潘寿见燕王曰:臣恐子之之如益也。王曰:何益哉?对曰:古者禹死,将传天下于益,启之人因相与攻益而立启。今王信爱子之,将传国子之,太子之人,尽怀印玺,子之之人,无一人在朝廷者。王不幸弃群臣,则子之亦益也。”一曰:“燕王欲传国于子之也,问之潘寿。对曰:禹爱益而任天下于益,已而以启人为吏。及老,而以启为不足任天下,故传天下于益,而势重尽在启也。已而启与友党攻益而夺之天下。是禹名传天下于益,而实令启自取之也。此禹之不及尧、舜明矣。今王欲传之子之,而吏无非太子之人者也,是名传之,而实令太子自取之也。”《韩子》此文,亦见《战国·燕策》《史记·燕世家》,皆不如此之详。潘寿作鹿毛寿。徐广曰:一作厝毛。又曰:甘陵县本名厝。《难三》云:“夫尧之贤,六王之冠也,舜一从而咸包,而尧无天下矣。”《五蠹》曰:“尧之王天下也,茅茨不翦,采椽不丑斲;粝粢之食,藜藿之羹;冬日麑裘,夏日葛衣;虽监门之服养,不亏于此矣。禹之王天下也,身执耒臿,以为民先;股无服,胫不生毛;虽臣虏之劳,不苦于此矣。以是言之,夫古之让天子者,是去监门之养,而离臣虏之劳也,故传天下而不足多也。”《说疑》曰:“舜偪尧,禹偪舜,汤放桀,武王伐纣,此四王者,人臣弑其君者也。”《忠孝》曰:“尧为人君而君其臣,舜为人臣而臣其君,汤武人臣,而弑其主,刑其尸。”又曰:“瞽瞍为舜父,而舜放之。象为舜弟,而舜杀之。放父杀弟,不可谓仁。妻帝二女,而取天下,不可谓义。仁义无有,不可谓明。”《新序·节士》曰:“禹问伯成子高曰:昔者尧治天下,吾子立为诸侯焉;尧授舜,吾子犹存焉;及吾在位,子辞诸侯而耕,何故?伯成子高曰:昔尧之治天下,举天下而传之他人,至无欲也;择贤而与之其位,至公也。舜亦犹然。今君之所怀者私也。百姓知之,贪争之端,自此始矣。德自此衰,刑自此繁矣。吾不忍见,是以野处也。”皆寓言也。《吕览·举难》曰:“人伤尧以不慈之名,舜以卑父之号,禹以贪位之意,汤、武以放弑之谋,五伯以侵夺之事。”《楚辞·哀郢》曰:“尧舜之抗行兮,瞭杳杳而薄天。众谗人之嫉妬兮,被以不慈之伪名。”《九辩》杳杳作冥冥,众谗人作何险巇,余同。《怨世》曰:“高阳无故而委尘兮,唐虞点灼而毁议。”《注》:“言有不慈之过,卑父之累也。”《淮南·氾论》:“尧有不慈之名,舜有卑父之谤,汤、武有放弑之事,五霸有暴乱之谋。”可见其为设辞矣。惟《韩非·说疑》之文称《记》曰,《记》为古史籍之称,似有记载为据。又《吕览·行论》云:“尧以天下让舜,鲧为诸侯,怒于尧曰:得天之道者为帝,得地之道者为三公。今我得地之道,而不以我为三公。以尧为失论,欲得三公。怒甚,猛兽欲以为乱,比兽之角,能以为城;举其尾,能以为旌。召之不来,仿佯于野,以患帝舜。于是殛之于羽山,副之以吴刀。”《论衡·率性》:“尧以天下让舜。鮌为诸侯,欲得三公,而尧不听。怒其猛兽,欲以为乱。比兽之角可以为城,举尾以为旌,奋心盛气,阻战为强。”其说虽涉荒怪,然似亦以史事为据也。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