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男生 女生 完本 排行 书单 专题 原创专区
汀兰水榭 > 其他 > 咪咕公版·读史札记 > (一六)禅让说平议

咪咕公版·读史札记 (一六)禅让说平议

作者:吕思勉 分类:其他 更新时间:2021-12-18 15:34:07

(一六)禅让说平议

尧舜禅让之说,予昔极疑之,尝因《史通》作《广疑古》之篇。由今思之,其说亦未必然也。予昔之所疑者,俞理初《癸巳类稿》合《孟》《庄》《韩》《吕》《淮南》五书,谓尧失一子;又据《说文》《管子》《论语》,谓奡为尧子,不得其死。予因疑奡为尧长子,被杀。其说之误,另见《丹朱傲辨》条。又宋于庭《尚书略说》据《周官疏序》引郑《尚书注》,暨《尚书大传》及郑《注》,谓唐虞四岳有三:始羲和四子,为四伯;后驩兜、共工、放齐、鲧等八人,为八伯;其后则《尚书大传》称阳伯、仪伯、夏伯、羲伯、秋伯、和伯、冬伯,其一阙焉。郑《注》以阳伯为伯夷掌之,夏伯弃掌之,秋伯咎繇掌之,冬伯垂掌之,余则羲和仲叔之后。宋氏谓伯夷即《左氏》隐公十一年“夫许,大岳之胤也”之“大岳”;《国语·周语》“共之从孙四岳佐禹”,《史记·齐太公世家》“吕尚其先祖尝为四岳”之“四岳”,亦即《墨子·所染》《吕览·当染》之许由、伯阳,《大传》之阳伯;由与夷,夷与阳,并声之转。伯夷封许,故曰许由。《史记》尧让天下于许由,正傅会咨四岳巽朕位之语。《路史·发挥·汤逊解》云:“其逊四岳也,则许由已在其列矣。许,四岳之祚也。说者又奚必为异,而以尧之禅虚哉?”其《余论·论许由》曰:“许,四岳之祚也。尧之逊于四岳,则由既在举矣,岂得云无此人邪?”则许由即四岳,罗氏早见及之矣。予因谓四岳之三即在四罪之中。又共工、三苗皆姜姓,既见流窜,许由亦卒不得位,盖自炎黄以降,姬姜之争,至唐虞之际而犹烈也。其实郑以驩兜等四人为四岳,已臆说无确据,且四罪之中有鲧,亦黄帝之子孙也。以许由不能践位,而疑为姬姜之争,更无据矣。又《礼记·檀弓》言舜葬于苍梧之野,各书皆同。惟《孟子》谓舜生于诸冯,迁于负夏,卒于鸣条。《孟子·万章》上篇,及史公《五帝本纪》,言尧舜事皆与《书传》相符,可决为同用《书》说。《五帝本纪》及《索隐》引《书传》,皆有就时负夏之文,疑亦当有卒于鸣条之语。《书传》今已散佚,《史记》则为后人窜乱。下文云“南巡狩,崩于苍梧之野,葬于江南九疑,是为零陵”,非后人窜入,则史公兼存异说也。此说由今思之,仍为不误。惟当时又谓鸣条当近霍山,霍山实古南岳。后人移南岳于衡山,乃并舜葬处而移之零陵。鸣条为汤放桀处,疑舜败逋至此,则殊不然。鸣条实当在《禹贡》兖域,说见《论汤放桀地域考》条。又伯翳、伯益,实为一人。说见《唐虞之际二十有二人》条。当时余谓《夏本纪》“帝禹立而举皋陶荐之,且授政焉,而皋陶卒,而后举益,任之政”,谓禹行禅让,何以所传者反父子相继?则更不足疑矣。又《淮南子》谓“有扈氏为义而亡”,高《注》谓“有扈,夏启之庶兄,以尧舜举贤,禹独与子,故伐启”;《书甘誓序疏》亦有“尧舜相承,启独继父,以此不服,故伐之”之语,以为启之继世亦有干戈之争。然高《注》实据后人设说,《义疏》当亦相同。有扈为义,盖徐偃、宋襄之俦,非奉辞伐罪之谓。至诸子书中论尧、舜、禹事迹,近乎争夺相杀者甚多,然皆属后人设说,惟《韩非·说疑》引《记》,谓尧有丹朱,而舜有商均,启有五观,商有太甲,武王有管、蔡,五王之所诛者,皆父兄子弟之亲也;又《吕览》言鲧难帝舜事,或有史实为据耳。说亦见《丹朱傲辨》条。昔时所疑,盖无甚得当者。惟果谓尧、舜、禹之禅继,皆雍容揖让,一出于公天下之心,则又不然。《韩子》所引史记之文,即其明证。古代史事,其详本不可得闻。诸子百家,各以意说。儒家称美之,以明天下为公之义;法家诋斥之,以彰奸劫弑臣之危;用意不同,失真则一。昔人偏信儒家之说,以为上世圣人绝迹后世,其说固非;今必一反之视为新莽、司马宣王之伦,亦为未当。史事愈近愈相类,与其以秦汉后事拟尧舜,自不如以先秦时事拟尧舜也。自周以前,能让国者,有伯夷、叔齐、吴泰伯、鲁隐公、宋宣公、《春秋》隐公三年。曹公子喜时、成公十六年。吴季札、襄公二十九年。邾娄叔术、昭公三十一年。楚公子启哀公六年。之伦。又有越王子搜,见《庄子·让王》《吕览·贵生》,惟亦系借以明养生之义,其真相不可考。既非若儒家之所云,亦非若法家之所斥。史事之真,固可据此窥测矣。然儒家所说,虽非史事之真,而禅继之义,则有可得而言者。《书》说之传者,今惟《大传》,而亦阙佚已甚。欧阳、夏侯三家,胥无可考。自当以《孟子》为最完。今观其说,则先立天子不能以天下与人之义,然后设难以明之。曰孰与之?曰天与之。天与之者,谆谆然命之乎?曰:否。天视自我民视,天听自我民听。故舜禹之王,必以朝觐讼狱之归,启之继世亦然也。所谓天与贤则与贤,天与子则与子也。故曰:“唐虞禅,夏后、殷、周继,其义一也。”然则天之于下民亦厚矣,而何以仲尼不有天下?曰:无天子荐之也。何以益、伊尹、周公不有天下?曰:继世而有天下,天之所废,必若桀纣者也。如常山蛇,击首则尾应,击尾则首应,亦足以逃难而自信其说矣。当时虽莫能行,而国为民有之义,深入人心,卒成二千年后去客帝如振箨之局,儒者之绩亦伟矣。王仲任谓世士浅论,圣人重疑;《论衡·奇怪》。刘子玄谓因其美而美之,虽有恶不加毁;因其恶而恶之,虽有美不加誉;《史通·疑古》。于古人之说史事最为得实。康南海托古改制之论,已嫌少过,彼亦轻事重言,用信己见而已。今之论者,举凡古人之说,一切疑为有意造作,则非予之所敢知矣。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