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男生 女生 完本 排行 书单 专题 原创专区
汀兰水榭 > 其他 > 咪咕公版·读史札记 > (五)儒家之三皇五帝说

咪咕公版·读史札记 (五)儒家之三皇五帝说

作者:吕思勉 分类:其他 更新时间:2021-12-18 15:34:07

(五)儒家之三皇五帝说

三皇五帝,异说纷如,昔人多莫能董理,此由未知其说之所由来也。历考载籍,三皇异说有六,五帝异说有三。《史记·秦始皇本纪》:丞相绾等与博士议帝号曰:“古有天皇,有地皇,有泰皇,泰皇最贵。”此三皇之说一也。《尚书大传》以燧人、伏羲、神农为三皇,《含文嘉》、《风俗通》引。《甄燿度》、宋均注《援神契》引之,见《曲礼正义》。《白虎通》正说、谯周《古史考》《曲礼正义》。并同,惟《白虎通》伏羲次燧人前。此三皇之说二也。《白虎通》或说,以伏羲、神农、祝融为三皇,此三皇之说三也。《运斗枢》、郑注《中候敕省图》引之,见《曲礼正义》。《元命苞》《文选·东都赋注》引。以伏羲、女娲、神农为三皇,此三皇之说四也。《尚书·伪孔传序》、皇甫谧《帝王世纪》、孙氏注《世本》,以伏羲、神农、黄帝为三皇,此三皇之说五也。纬候家言:或云天皇、地皇各十二头,万八千岁;人皇九头,百岁;或又云四万五千六百年。或云天皇十三头,地皇十一头。又或谓三皇者九头。或云三皇分长九州。或云人皇氏出谷口,分九州。或云:天皇被迹在柱州昆仑山下,地皇兴于熊耳、龙门,人皇起于刑马山提地之国。详见《纬书之三皇说》条。此三皇之说六也。太史公依《世本》《大戴礼》,以黄帝、颛顼、高辛、唐尧、虞舜为五帝,谯周、应劭、宋均皆同,《五帝本纪正义》。此五帝之说一也。郑注《中候敕省图》,于黄帝、颛顼之间,增一少昊,谓德合五帝座星者为帝,故实六人而为五,《曲礼正义》。此五帝之说二也。伪孔、皇甫谧、孙氏以少昊、颛顼、高辛、唐、虞为五帝,《五帝本纪正义》。此五帝之说三也。案《风俗通义》云:“燧人以火纪。火,太阳也,故托燧皇于天。伏羲以人事纪,故托戏皇于人。神农悉地力,种谷蔬,故托农皇于地。天地人之道备,而三五之运兴矣。”此盖《书传》之义,为今文家旧说。伏生者,秦博士之一,始皇时,时代较早,异说未兴。大、泰同音,大亦象人,窃疑泰皇为大皇音借,大皇实人皇形讹,秦博士之说,与《书大传》之说一也。女娲本造物之神,汉人与祝融混而为一,说见《女娲共工》条。故《白虎通》或说与《运斗枢》《元命苞》之说是一。伪孔三皇之说,根于其五帝之说而来。《后汉书·贾逵传》:逵奏《左氏》大义长于二传者曰:“五经家皆言颛顼代黄帝,而尧不得为火德。《左氏》以为少昊代黄帝,即《图谶》所谓帝宣也。如令尧不得为火,则汉不得为赤。”此古文家于黄帝、颛顼之间增一少昊之由。然以六为五,于理终有未安。伪孔乃去燧人而升黄帝为三皇,则五帝仍为五人,且与《易·系辞传》始包牺终尧、舜者相合,此实其说之弥缝而更工者也。伪孔以《三坟》为三皇之书,《五典》为五帝之典,据《周官外史疏》,其说实本贾、郑,然《路史·疏仡纪·帝鸿氏》云:“《春秋运斗枢》,以帝鸿、金天、高阳、高辛、唐、虞为五代。”郑康成于《书中候》,依《运斗枢》,以帝鸿为五帝,指为黄帝,则贾、郑之言,亦有所本。盖汉言五德,本取相胜,至末叶乃改取相生,故异说起于是时也。《发挥·论史不纪少昊》曰:“梁武遂以燧人为皇,黄帝、少昊、颛顼、帝喾、尧为五帝。谓舜非三皇,亦非五帝,特与三代为四代。”亦以六人为五为不安而改之,特其说与伪孔又异耳。纬候三皇之说,皆因历法伪造,见《纬书之三皇说》条。其天地人之名,则仍取今文旧义也。三皇五帝之说,源流如此。

问曰:三皇五帝之为谁某,则既闻之矣。三皇五帝之名,旧有之邪?抑儒家所创也?应之曰:三皇五帝之名,旧有之矣。托诸天地人,盖儒家之义也。《周官·春官》:“都宗人,掌都宗祀之礼。凡都祭祀,致福于国。”《注》:“都或有山川及因国无主,九皇六十四民之祀。”《疏》:“史记伏羲已前九皇六十四民,并是上古无名号之君,绝世无后,今宜主祭之也。”按《注》以因国无主之祀释《周官》之都宗人盖是,以九皇六十四民说周因国无主之祭则非也。《周官》虽战国时书,然所述必多周旧制。九皇六十四民,见《春秋繁露·三代改制质文》篇。其说:存二王之后以大国,与己并称三王。自此以前为五帝,录其后以小国。又其前为九皇,其后为附庸。又其前为民,所谓六十四民也。其说有三王九皇而无三皇。《周官》:外史,“掌三皇五帝之书”。伏羲者,三皇之一,《疏》引《史记》云“伏羲已前”,明在三皇五帝之前,其说必不可合。郑盖但知《周官》都宗人所祀,与《繁露》九皇六十四民,并是绝世无名号之君,遂引彼注此;《疏》亦未知二说之不可合,谓《史记》所云伏羲已前上古无名号之君,即郑所云九皇六十四民,遂引以疏郑也。《史记·封禅书》:“管仲曰:古者封泰山禅梁父者七十二家。”又曰:“孔子论述六艺传,略言易姓而王,封泰山禅梁父者,七十余王矣。其俎豆之礼不章。”而《韩诗外传》曰:“孔子升泰山,观易姓而王,可得而数者七十余人,不得而数者万数也。”《封禅书正义》引。今本无之,然《书序疏》及《补三皇本纪》并有此语,乃今本佚夺,非张氏误引也。万盖以大数言之,然其数必不止七十二可知。数不止七十二,而管仲、孔子皆以七十二言之者,盖述周制也。七十二家者,盖周登封之所祀也。曰俎豆之礼不章,言周衰,不复能封禅,故其礼不可考也。春秋立新王之事,不纯法古制,然损益必有所因。因国无主之祭,及于远古有功德于民之人,忠厚之至也,盖孔子之所因也。然不能无所损益。王制者,孔子所损益三代之制也。《王制》曰:“天子诸侯祭因国之在其地而无主后者。”此《周官》都宗人之所掌,盖孔子之所因也。《繁露》曰:“圣王生则称天子,崩迁则存为三王,绌灭则为五帝,下至附庸,绌为九皇,下极其为民。有一谓之三代,故虽绝地,庙位祝牲,犹列于郊号,宗于岱宗。”绝地者,六十四民之后,封爵之所不及,故命之曰民。绝地而庙位祝牲,犹列于郊号,宗于岱宗,此盖周登封时七十二家之祭矣。周制,盖自胜朝上推八世,谓之三皇五帝,使外史氏掌其书,以备掌故。自此以往,则方策不存,徒于因国无主及登封之时祀之而已。其数凡七十二,合本朝为八十一。必八十一者,九九八十一;九者数之究,八十一者,数之究之究者也。孔子则以本朝合二代为三王,又其上为五帝,又其上为九皇,又其上为六十四民,合之亦八十一。必以本朝合二代为三王者,所以明通三统之义也。上之为五帝,所以视昭五端之义也。九皇之后,绌为附庸,六十四家徒为民,亲疏之义也。此盖孔子作新王之事,损益前代之法,《春秋》之大义。然此于《春秋》云尔,其于《书》,仍存周所谓三皇五帝者,以寓天地人之道备而三五之运兴之义。故伏生所传,与董子所说,有不同也。《古今注》:“程雅问于董生曰:古何以称三皇五帝?对曰:三皇三才也,五帝五常也。”《御览·皇王部二》引董仲舒答问曰:“三皇三才也,五帝五常也,三王三明也,五霸五岳也。”三才者,天地人也,五常可以配五行。董子之言,与伏生若合符节。故知三皇五帝为《书》说,三王五帝九皇六十四民为《春秋》义也。或曰:《繁露》谓汤受命而王,亲夏。故虞绌唐谓之帝尧,以神农为赤帝。周以轩辕为黄帝,因存帝颙顼、帝喾、帝尧之帝号,绌虞而号舜曰帝舜,推神农以为九皇。明九皇六十四民为周时制也。应之曰:此古人言语与今人不同。其意谓以殷、周之事言之当如此,非谓殷、周时实然也。或曰:《管子》曰:“古者封泰山禅梁父者七十二家,夷吾所记,十有二焉。”下历举无怀、伏羲、神农、炎帝、黄帝、颛顼、帝喾、尧、舜、禹、汤、周成王之名,凡十二家,明三皇五帝,即在七十二家之中。应之曰:此亦古今言语不同。上云七十二家,乃举其都数,下云十二家,则更端历举所能记者,不蒙上七十二家言。此以今人语法言之为不可通,然古人语法如是,多读古书者自知之也。《庄子·胠箧》篇列古帝王称号有容成氏、大庭氏、伯皇氏、中央氏、栗陆氏、骊畜氏、轩辕氏、赫胥氏、尊卢氏、祝融氏、伏羲氏、神农氏,多在三皇以前,古人同号者甚多,大庭氏不必即神农,轩辕、祝融亦不必即黄帝、女娲也。《礼记·祭法正义》引《春秋命历序》:“炎帝号曰大庭氏,传八世,合五百二十岁。黄帝一曰帝轩辕,传十世,二千五百二十岁。次曰帝宣,曰少昊,一曰金天氏,则穷桑氏,传八世,五百岁。次曰颛顼,则高阳氏,传二十世,三百五十岁。次是帝喾,即高辛氏,传十世,四百岁。”又《曲礼正义》:“《六艺论》云:燧人至伏羲一百八十七代。宋均注《文耀钩》云:女娲以下至神农七十二姓。谯周以为伏羲以次有三姓,始至女娲;女娲之后五十姓至神农;神农至炎帝一百三十三姓。”说虽迂怪,然三皇五帝不必身相接,则大略可知,亦足为《韩诗外传》“不得而数者万数”作佐证也。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