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男生 女生 完本 排行 书单 专题 原创专区
汀兰水榭 > 其他 > 咪咕公版·秦汉史 > 第七节 自然科学

咪咕公版·秦汉史 第七节 自然科学

作者:吕思勉 分类:其他 更新时间:2021-12-18 15:34:31

第七节 自然科学

秦、汉之世,自然科学,以天文历法为最盛。据《汉书·律历志》:古代所传,有黄帝、颛顼、夏、殷、周、及鲁历。秦以十月为正。汉袭秦正朔。以张苍言用颛顼历,《张苍传赞》:张苍好律历,为汉名相,而专遵用秦颛顼历,何哉?比于六历,疏阔中最为微近。然朔晦月见弦望满亏多非是。至武帝元封七年(前104),大中大夫公孙卿、壶遂,大史令司马迁等言:历纪坏废,宜改正朔。是时御史大夫儿宽明经术。上乃诏宽与博士共议:今宜何以为正朔?服色何上?宽与博士赐等议,皆曰:推传序文,则今夏时也。于是以七年为元年。遂诏迁与侍郎尊大、典星射姓等议造汉历。姓等奏不能为算,愿募治历者,更造密度,各自增减,以造汉大初历。乃选治历邓平及长乐司马可、酒泉候宜君、侍郎尊,及与民间治历者凡二十余人。方士唐都、巴郡落下闳与焉。都分天部,而闳运算转历,与邓平所治同。乃诏迁:用邓平所造八十一分律历。罢废尤疏远者十七家。复使校历律昏明宦者淳于陵渠覆大初历。晦朔弦望皆最密。陵渠奏状。遂用邓平历。以平为大史丞。元凤三年,大史令张寿王上书,言传黄帝调律历,汉元年以来用之。今阴阳不调,宜更历之过也。诏下主历使者鲜于妄人诘问。寿王不服。妄人请与治历大司农中丞麻光等二十余人杂候日月晦朔弦望、四节、二十四气,钧校诸历用状。奏可。诏与丞相、御史、大将军、右将军史各一人杂候上林、清台,课诸历疏密,凡十一家。以元凤三年十一月朔旦冬至尽五年十二月,各有第。寿王课疏远。案汉元年不用黄帝调历。寿王非汉历,逆天道,非所宜言,大不敬。有诏勿劾。复候。尽六年(前78)。大初历第一。即墨徐万且、长安徐禹治大初历,亦第一。寿王及待诏李信治黄帝调历,课皆疏阔。寿王历,乃大史官殷历也。寿王候课比三年下,终不服,再劾死,更赦,勿劾,遂不更言,诽谤益甚,竟以下吏。自汉历初起,尽元凤六年(前75)三十六岁而是非坚定。至孝成世,刘向总六历,列是非,作《五纪论》。向子歆,究其微眇,得三统历及諩,即《汉志》所本也。后汉光武建武八年(32),中大仆朱浮、大中大夫许淑等数上书,言历不正,宜当改更。上以天下初定,未皇考正。至章帝元和二年(85),乃下诏改行四分历焉。

言天体者有三家:一曰周髀,二曰宣夜,三曰浑天。宣夜之学,绝无师法。周髀数术具存,考验天状,多所违失,故史官不用。惟浑天近得其真。《续汉书·天文志注》引蔡邕表。《后汉书·张衡传注》引《汉名臣奏》同。后汉时张衡善术学。安帝征拜郎中。再迁为大史令。作浑天仪,著《灵宪》、《算罔论》。《灵宪》见《续书·天文志注》中。《后书注》云:“衡集无《算罔论》,盖网落天地而算之,因名焉。”顺帝初,再转,复为大史令。阳嘉元年(132),复造候风地动仪。以精铜铸成。员径八丈。合盖隆起,形似酒尊。饰以篆文山龟鸟兽之形。中有都柱。旁行八道。施关发机。外有八龙,首衔铜丸,下有蟾蜍张口承之。其牙机巧制,皆隐在尊中。覆盖周密无际。如有地动,尊则振龙,机发吐丸,而蟾蜍衔之,振声激扬。伺者因此觉知。虽一龙发机,而七首不动,寻其方面,乃知震之所在。验之以事,合契若神。尝一龙机发,而地不觉动。京师学者,咸怪其无征。后数日,驿至,果地震陇西,于是皆服其妙。自此以后,乃令史官记地动所从方起焉。

正朔之议,魏世又一纷更。《三国志·文帝纪》:黄初元年(220)《注》引《魏书》曰:以夏数为得天,故即用夏正。《辛毗传》云:时议改正朔。毗以为魏氏遵舜、禹之统,应天顺民。至于汤、武,以战伐定天下,乃改正朔。孔子曰:行夏之时。《左氏传》曰:夏数为得天正,何必期于相反?帝善而从之。则魏初之不改正朔,乃辛毗之议也。《明帝纪》:景初元年正月,山茌县今山东长清县东北。言黄龙见。于是有司奏以为魏得地统,宜以建丑之月为正。三月,定历,改年为孟夏四月,改大和历曰景初历。其春、夏、秋、冬,孟、仲、季月,虽与正岁不同,至于郊祀、迎气、礿、祠、蒸、尝、巡守、蒐田、分至、启闭、班宣时令,中气早晚,敬授民事,皆以正岁斗建为历数之序。《注》引《魏书》曰:“初,文皇帝即位,以受禅于汉,因循汉正朔弗改。帝在东宫,著论,以为五帝、三王,虽同气共祖礼不相袭,正朔自宜改变,以明受命之运。及即位,优游者久之。史官复著言宜改。乃诏三公、特进、九卿、中郎将、大夫、博士、议郎、千石、六百石博议。议者或不同。帝据古典诏曰:今推三统之次,魏得地统,当以建丑之月为正月。”则此举实出帝独断也。《齐王纪》:景初三年十二月,诏曰:“烈祖明皇帝,以正月背弃天下。永惟忌日之哀,其复用夏正。虽违先帝通三统之义,斯亦礼制所由变改也。又夏正于数得天。其以建寅之月为正始元年正月,以建丑月马后十二月。”案岁之始终,宜与农时相合,孔子所以主行夏之时者以此。通三统别是一义。敬授民时,既不能无从夏正,多此纷扰,亦奚以为?秦、汉之世,犹有此等空论,后世迷信既澹,遂无复议此者矣。

地理图籍,颇为详备。《汉书·地理志》:琅邪郡长广县,奚养泽在西,秦地图曰剧清池。于钦《齐乘》:高密县有都泺者,《水经注》谓之夷安潭,秦地图谓之剧清池。代郡班氏县,秦地图书班氏。此语当有讹误。则秦代地图,汉世犹有存者。萧何入关所收,当即此类。《后汉书·邓禹传》:从至广阿,光武舍城楼上,披舆地图指示禹曰:“天下郡国如是,今始乃得其一,子前言以吾虑天下不足定,何也?”《岑彭传注》引《续汉书》:辛臣为田戎作地图,图彭宠、张步、董宪、公孙述等所得郡国,云:“洛阳所得如掌耳。”《马援传》:援为书与隗嚣将杨广曰:“前披舆地图,见天下郡国百有六所,奈何欲以区区二邦,以当诸夏百有四乎?”此皆天下之总图。《史记·三王世家》:请令史官御史奉地图。《汉书·王莽传》:莽定诸国邑采之处,使侍中讲理大夫孔秉等与州部众郡晓知地理图籍者共校治。《后汉书·光武纪》:建武十五年(39),群臣议封皇子曰:“臣请大司空上舆地图。”《汉书·沟洫志》:齐人延年上书,言“河出昆仑,经中国注勃海,是其地势西北高而东南下也。可案图书,观地形,令水工准高下,开大河上领,出之胡中,东注之海”。淮南王安日夜与左吴等按舆地图,部署兵所从入。所据者盖即此等图。安谏伐闽越曰:“以地图察其山川要塞,相去不过寸数,而间独数百千里。阻险林丛,弗能尽著。视之若易,行之甚难。”盖其比例小,故不能详备也。其临时所画以备行军之用者:李陵伐匈奴,至浚稽山,止营,举图所过山川地形,使麾下骑陈步乐还以闻。桑弘羊请田轮台以东,置校尉三人分护,各举图地形。《汉书·西域传》。赵充国言臣愿驰至金城,图上方略。师古曰:图其地形。李徇持节使幽州,宣布恩泽,慰抚北狄,所过皆图写山川、屯田聚落百余卷,悉封奏上,肃宗嘉之。张松等画地图山川处所,先主由是尽知益州虚实。《三国志·先主传》建安十六年(40)《注》引《吴书》。此盖专供行军之用。《汉书·武帝纪》元鼎六年(前111)《注》引臣瓒曰“浮沮,井名,在匈奴中,去九原二千里,见汉舆地图”,亦以井泉为朔漠行军所急,故备著之也。《匡衡传》:衡封僮之乐安乡,僮县,今安徽泗县东北。乡本田提封三千一百顷,南以闽佰为界。初元元年(前48)郡图,误以闽佰为平陵佰,积十余岁。衡封临淮郡,遂封真平陵佰以为界,多四百顷。至建始元年(前32),郡乃定国界,上计簿更定图,言丞相府。

衡以主簿陆赐署集曹掾。后赐与属明举计。郡即复以四百顷付乐安国。衡遣从史之僮收取所还田租谷千余石入衡家。衡坐此免。《三国志·孙礼传》:迁冀州牧。大傅司马宣王谓礼曰:“今清河、平原争界,八年更二刺史,靡能决之。虞、芮待文王而了,宜善分明。”礼曰:“讼者据墟墓为验,听者以先老为正,而老者不可加以榎楚,又墟墓或迁就高敞,或徙避仇雠。如今所闻,虽皋陶犹将为难。若欲使必也无讼,当以烈祖初封平原时图决之。何必推古问故,以益辞讼?今图藏在天府,便可于坐上断也。岂待到州乎?”宣王曰:“是也。当别下图。”礼到,案图宜属平原。而曹爽信清河言,下书云:“图不可用,当参异同。”礼上疏曰:“臣受牧伯之任,奉圣朝明图,验地著之界。界实以王翁河为限。而鄃以马丹侯为验,诈以鸣犊河为界。假虚讼诉,疑误台阁。今二郡争界八年,一朝决之者,缘有解书图画,可得寻案校也。平原在两河向东上,其间有爵堤,爵堤在高唐西南,所争地在高唐西北相去二十余里,可为长叹息流涕者也。”观此二事,可知当时郡各有图,且附之以解,而登诸天府。总图所据,当即此等分图也。《后汉书·明德马后纪》云:永平十五年(72),帝按地图,将封皇子,悉半诸国。后见而言曰:“诸子食数县,不已俭乎?”帝曰:“我子岂宜与先帝子等乎?岁给二千万足矣。”《孝明八王传》:肃宗案舆地图,令诸国户口皆等,租入岁各八千万。则户口之数,附著于图。萧何收秦图书,而高祖具知户口多少以此。《三国志·秦宓传》:宓与王商书曰“《地里志》文翁唱其教,相如为之师”,此盖今《汉志》所本。又《魏志·四裔传注》引《魏略·西戎传》云“《西域旧图》云:罽宾、条支诸国出琦石,即次玉石也”,则又附记物产。此可推见古代图经之体,亦即后世方志之本也。地理之学,是时尚无足观,然分野之说,虽云原本天文,亦颇能包举山川大势。见《汉书·地理志》。《续汉书·郡国志注》引《帝王世纪》,亦著其说。《汉志》推论九州风俗,本诸地理,颇有今人生地理学之意。《天文志》曰:“自河山以南者中国。中国于四海之内,则在东南为阳。其西北则胡、貉、月氏,旃裘引弓之民为阴。故中国山川东北流,其维首在陇、蜀,尾没于勃海、碣石。”亦颇能包举山川形势也。

秦时焚书,所不去者,医药、卜筮、种树之书。卜筮之书不足道。种树之术,已略见第十六章第一节。医家著于正史者,为先汉之仓公,后汉之华佗。仓公者,齐大仓长。姓淳于氏,名意。即第十八章第七节所云犯罪当刑,其女缇萦上书,而文帝为之除肉刑者也。仓公尝见事数师,悉受其要事,尽其方书,而其最后受学者,为临菑元里公乘阳庆。庆谓意曰:“尽去而方书,非是也。庆有古先道遗传黄帝、扁鹊之《脉书》、《五色诊病》;知人生死,决嫌疑,定可治,及药论书甚精。我家给富,心爱公,欲尽以我禁方书悉教公。”意对诏问曰:“病名多相类不可知,故古圣人为之脉法,以起度量,立规矩,县权衡,案绳墨,调阴阳,别人之脉各名之。与天地相应,参合于人,故乃别百病以治之。”又曰:“意治病人,必先切其脉乃治之。”其自述治验,无一不“切其脉”者。盖治病之最难者为诊察,诊察之术,古以望、闻、问、切并称,而四诊之中,又以切为最难,故医家之能致力于是者,其技必较精也。意对诏问所称“大阳”、“少阳”、“阳明”、“厥阴”等名,与《伤寒论》同;又谓胃气黄,黄者土色,说亦与《素问》等书合;知古医学虽或有派别,而本原则同也。意治病虽亦兼用针灸,然用汤液时似多,亦或用药酒。至华佗则尤以手术名。《三国志》本传云:佗精方药。其疗疾,合汤不过数种。心解分剂,不复称量,煮熟便饮,语其节度,舍去辄愈。若当灸,不过一两处,每处七八壮,病亦应除。若当针,亦不过一两处。下针言当引某许,若至语人。病者言已到,应便拔针,病亦行差。若病结节在内,针药所不能及,当须刳割者,便饮其麻沸散。须臾,便如醉死无所知,因破取病。若在肠中,便断肠湔洗,缝腹膏摩,四五日差,不痛,人亦不自寤。一月之间,即平复矣。案今人动言中医不知解剖之学,故不知人体生理,此说实误。“人死则可解剖而视之”,语见《灵枢经·水篇》。《汉书·王莽传》:莽得翟义党王孙庆,使大医、尚方与巧屠共刳剥之,量度五臧;以竹筵导其脉,知所终始;云可以治病。莽虽事事皆好求精,然此事必前有所承,不然,不能创为也。关羽尝中流矢,破臂作创,刮骨去毒,则刳割之事,亦非凡医所不能为,特其技有精有不精耳。《三国志·贾逵传注》引《魏略》云:逵前在弘农,与典农校尉争公事,不得,乃发愤,生瘿。后所病稍大,自启欲令医割之。大祖惜逵忠,恐其不治,教谢主簿:“吾闻十人割瘿九人死。”逵犹行其意,而瘿愈大。逵之不愈,或不容归咎于医,然谚语亦必有由,不容尽诬也。佗之妙,或在其麻沸散,麻醉药为医家一大发明。病有非刳割不治者,无此,人或惮痛苦而不敢治;或虽不惮,而痛苦非人所能堪;于法遂不可治也。

《三国志·吕蒙传》:蒙疾病,孙权时在公安,迎置内殿,每有针加,为之惨戚,即以无麻醉药,不能使病者免于痛苦也。然后世铃医犹有其方,见《串雅》。则亦非佗所独也。是时医家颇自秘其技。《史记·扁鹊列传》:长桑君呼扁鹊私坐,间与语曰:“我有禁方,年老,欲传与公,公毋泄。”此即阳庆所谓禁方。庆亦谓淳于意曰:“慎毋令我子孙知若学我方也。”意又学于公孙光。既受方化阴阳及传语法,未详。欲尽受他精方。光曰:“吾方尽矣,不为爱公所。吾身已衰,无所复事之。是吾年少所受妙方也。悉与公。毋以教人。”意曰:“意死不敢妄传人。”光又告意曰:“吾有所善者,皆疏同产,处临菑。善为方,吾不若。其方甚奇,非世之所闻也。吾年中时,尝欲受其方。杨中倩不肯,曰:若非其人也。胥与公往见之。”医家之自秘如此,此其技之所以多不传与?淳于意言阳庆家富,不肯为人治病。自言家贫欲为人治病,而史亦言其或不为人治病,病家多怨之。盖通其术者少,则富给者敖很自尊,贫窭者靳其长以要重赏矣。《三国志·华佗传》云:“本作士人,以医见业,意常自悔。后大祖亲理得病,笃重,使佗专视。佗曰:此近难济,恒事攻治,可延岁月。佗久远家,思归,因曰:当得家书,方欲暂还耳。到家,辞以妻病,数乞期不反。大祖累书呼,又敕郡县发遣,佗恃能厌食事,犹不上道。大祖大怒。使人往检。若妻信病,赐小豆四十斛,宽假限日。若其虚诈,便收送之。”佗卒以是死。《志》又言佗晓养性之术,时人以为年且百岁,而貌有壮容,则亦李少君之流,恃方以自食者,安得云本作士人?其屡呼不应,全是富给之后,恃能骄蹇耳,宜乎魏祖之深恶之也。中国医家,为后世所宗者,莫如张仲景。仲景名机。《隋志》有其方十五卷。《新》《旧唐志》同。又有其《疗妇人方》十二卷,皆不传。其传于后者曰《伤寒杂病论》,凡十六卷。《新唐书·艺文志》作《伤寒卒病论》十卷。盖传者或析其论伤寒者十卷,论杂病者六卷各为一书,《唐志》以十卷者冒全书之名,而又误杂为卒也。今《伤寒论》尚存,而序次有疑义,为医家聚讼之端。《杂病论》只有节本,改名曰《金匮玉函要略》,乃赵宋之世馆阁所藏也。仲景正史无传,行事不可知。其《自序》云为长沙大守。然《自序》似系伪物,不足信也。

本草之学,汉世亦自成一家。平帝元始四年(4)所征异能之士,有通本草者,已见第一节。《郊祀志》言成帝罢遣方士,方士使者副佐本草待诏七十余人皆归家。《游侠传》:楼护父世医,护少随父为医长安,诵医经、本草、方术数十万言,皆是。又宣帝许后之死,由于乳医淳于衍,见《汉书·霍光传》。而黄宪父为牛医,淳于意、华佗皆针药兼擅,《后汉书·方术传》之郭玉,则特长于针科,益亦各有所长也。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