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男生 女生 完本 排行 书单 专题 原创专区
汀兰水榭 > 耽美同人 > 水浒新秩序 > 一、幻灭梦圆

水浒新秩序 一、幻灭梦圆

作者:江湖野人 分类:耽美同人 更新时间:2021-07-08 03:20:53

每个水浒迷都有一个自己的水浒梦,众多的水浒同人故事,就是一个个兑现了的梦。

当我开始构思自己的水浒梦时,猛然发现,无论如何开局,都只能落入不断转换“剧情副本”“集卡”收好汉、替好汉报仇雪恨,最终推翻朝廷这样的套路中。

问题是,面对众多同一套路,且非常优秀的同人作品,我的故事真能比别人更精彩?

当然是不能!

而且,这也不是我想圆的梦!

那么,回到初始点,为什么要圆梦?

原因太多了,最主要的,大概是这两点:一是梁山的最终失败,二是众好汉的悲情人生,使得我们的好汉梦不圆!

第一点很容易解决,起点穿越人物百万千,无不叼炸天!

第二点貌似也很简单,只要熟知剧情和人物性格,找个适当的时机切入就行了。

可,真的有这样容易吗?

好汉是什么?

好汉是英雄!

不对,也有人认为好汉是恶魔!

还有人觉得好汉就是一群没脑子的肌肉猛男!

都不是!

好汉是活生生的人!

是人,就会有七情六欲,就有喜怒哀乐,就有自己的人生准则和行事逻辑。

面对这些有本事、有思想、有个性、有自己判断力的大活人,你确信自己真的能轻易“收服”他们?

你说的不对!好汉哪有这些“毛病”!不信你看原著!

那么原著是怎样来的?

这问题好简单,施耐庵编的呗!

还是不对!施耐庵根本就没编这些故事!

在他之前,就已经有了《大宋宣和遗事》《宋江三十六人赞》和众多的民间话本,他只不过是把这些故事整理和再加工,以其生花妙笔,使普通的民间故事成为了真正的经典。

都怪施耐庵!为什么要把人物简单脸谱化?为什么把打仗变成斗阵、斗将、斗法这样的儿戏?为什么要在书中穿插神神鬼鬼的故事?为什么……

哪有那么多为什么!

施耐庵所处的年代是什么时候?当时的娱乐市场多么低端!而他为了书能够流传,最初设定的目标人群,就是绝大部分没读过书的普通百姓。

不这样写,难道写真实的梁山故事?

北宋徽宗时期,政和年间,梁山泊确实有渔盗500人,因官府封锁,匮粮投降,被知郓州的蔡居厚所杀。宣和年间,宋江带着一伙人起事,大概是在梁山待过一段时间,实在混不下去,不得不转进他地,后来,被张叔夜几乎临时招募的千余人打败,投降,然后,还打了方腊。再然后?一帮被招安的草寇流贼而已,哪还有那么多然后?

这样真实的故事,寡淡而无味,普通百姓谁愿意听?谁愿意传?

好了,再次回到原点,我的水浒梦莫非也只能遵循前辈们的足迹,接着用那些早就用烂了的套路和情节?

还是要怪施耐庵,干嘛要把水浒塑造得这么经典,让人一看到这两字,就想起“风雪山神庙”“倒拔垂杨柳”“武松打虎”等耳熟能详的故事?

等等!施耐庵为什么要写水浒?

为了扬名,争夺xx文学奖?还是为了得利,获得起点白金稿酬?

都不是,施耐庵是谁,大文豪?

又不对,这只是后人给他的标签。

其身份首先是有抱负的文人,他给元朝当过官,也造过反,还当过张士诚的军师。

张士诚欲降元,施耐庵屡谏不从,乃弃之而去。

后来,朱元璋打败张士诚,并且一统天下,屡次征辟,施耐庵皆不应。

这样的有抱负重气节能坚守的人,会闲着无聊,写本只是打打杀杀的小说消遣?

施氏水浒如其说是梁山故事,不如说是他在那个混乱年代入世、抗争乃至失败后的反思与迷茫。

施耐庵终其一生,找到了他自己的“水浒”吗?答案恐怕无人知晓。

施老先生真是为了作品顺利流传,就迎合大众,写出非常俗套的故事吗?

显然不是,就拿最受人诟病的初次见面“纳头就拜”来说,清风山三兄弟拜宋江,和济州缉捕使臣何涛拜宋江,能一样吗?秦明的拜和武松的拜,以及李逵的拜,又有哪些玄机?

文字功底已经通神的施老先生,早就超脱了写几章就要跟读者解释半天的低级境界,他追求的,只是把晦涩难明的治乱循环之道和人性之迷,隐藏在大众喜闻乐见的故事中,去流传,去流传,去流传……

这种境界,我辈凡人真达不到,也没有什么至理名言能和大家分享,我只想讲一个自己理解的水浒故事而已,为什么就这样难呢?

糊涂啊!

施耐庵准确把握了他的作品受众的特点,那我的故事,面对的受众又是怎样的呢?

经过多年的网文熏陶,现在读者的欣赏水平,如何是几百年前的无知百姓(不是贬低,是事实,他们确实没有获取知识的渠道)可比?!

完全可以跳出传统套路写水浒嘛!

不写斗阵、斗法、斗将,没有飞檐走壁和倒拔垂杨柳,就写不出英雄传奇了?

不脸谱,不套路,赋予所有角色灵动和人性,就无法塑造性格各异的好汉形象吗?

抛开原剧情,把众好汉放到历史大潮中,淡化私人恩怨,就写不出激动人心的故事么?

不上梁山,就写不出水浒味道了?

好吧,这条确实不行,即便写出来,也只是一个人穿越到宋朝的故事,读者怎么会认可这是“水浒”文?

找到了方向,开写呗。

呃,问题又来了,真实的历史地理背景下,就梁山那种死地,谁会嫌命长,跑那里造反,还非要收一堆臭毛病的“好汉”?

这问题不能怪我,只怪施耐庵当初为啥要写梁山故事,这锅施老头你不顶谁顶!

所以,书中的施耐庵被神化,又迅速领盒饭。

但主角并不知道,他一直在“施耐庵”的鞭策下,老老实实地上梁山、收好汉。

如此,貌似圆满解决了虚构和现实的矛盾,历史和同人可以兼顾?

似乎,可以吧?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