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男生 女生 完本 排行 书单 专题 原创专区
汀兰水榭 > 其他 > 易中天中华经典故事 > 公西华的故事 有钱不如有人缘

易中天中华经典故事 公西华的故事 有钱不如有人缘

作者:佚名 分类:其他 更新时间:2021-12-18 15:39:26

公西华的故事

有钱不如有人缘

戴花要戴大红花,

当官要当外交家,

说话要说顺溜话,

做人要学公西华。

衣轻裘,乘肥马,

还有同学管老妈。

如果老师自我表扬

跟子路和宰予相比,公西华要乖巧得多。

某次,有个名叫沈诸梁的人向子路提问。沈诸梁是楚国叶县(今河南省叶县)的长官,所以叫叶公。叶读如射。成语“叶公好龙”的故事,讲的就是他。

这位老兄不但好龙,对孔子似乎也有兴趣。

所以他问子路:你们老师是个什么样的人?

子路不回答。

不回答或许是答不上来,也可能因为三言两语很难说清楚,还可能是懒得搭理那个装腔作势的家伙。

孔子却认为应该而且可以回答。他对子路讲:你为什么不说:他那个人呀,用起功来就忘记吃饭,读起书来就忘记忧愁,完全不知道自己快要老了。

原文是:

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

谁都看得出,这是孔子的自我表扬。

老师自我表扬,学生应该捧场。至少,也该跟着说那么两句,子路却居然什么反应都没有。

这情商也未免太低。

公西华就不会这样。

某天,孔子又自我表扬。

他对公西华说:我这个人其实没什么了不起。要说优点嘛,也就是工作学习不知道厌烦,教书育人不知道疲倦——为之不厌,诲人不倦,如此而已。

公西华马上说:这正是弟子们学不来的。

哈哈,反应好快。

那么,这算不算拍马屁?

有一点,但不全是,因为孔子的原话是:

若圣与仁,则吾岂敢?抑为之不厌,诲人不倦,则可谓云尔已矣。

很清楚,孔子的自我表扬是很克制的。他没有自吹自擂,说自己是圣人和仁人,引以为豪的也不过是热爱工作和学习。应该说,这基本属实。

同样的说法还有一次,原文是:

学而不厌,诲人不倦。

显然,孔子很看重他的这些优点。

老师自己看重,又没吹牛撒谎,公西华表示赞同不能算错。何况那时没有成绩单,没有家长会,连考试都没有,拍马屁没什么好处。再说公西华的推崇备至也可能发自内心,甚至只不过觉得老师年纪大了,哄老人家开心而已。然而给人的感觉,却实在不佳。

学而不厌什么的能有多难?怎么就学不来?

何况这种话说顺溜了,也会有麻烦。

那该怎么办?

就算真心佩服,也尽量不要当面奉承。

如果老师自我表扬,最好不说话。

实在要说也得改成:这正是弟子们想学的。

本节故事见《论语·述而》

救济款事件

有一次,冉有和子路问了同样的问题。

子路问:听到了就做吗?

孔子说:父亲和兄长都在,怎么可以?

冉有问:听到了就做吗?

孔子说:当然,你还等什么?

公西华听不懂了。

他说:阿由问,听到使命该不该立即行动,老师说不要见风就是雨;阿求的问题一样,答案却相反。赤也愚钝,实在不明白这是咋回事,请老师指点迷津。

孔子说:很简单。冉求这人谨小慎微,所以要推他一把;仲由胆大包天,所以要拖他后腿。

但,公西华该怎么着,孔子没说。

没说,是由于用不着。

用不着,则因为他乖巧。

乖巧的公西华很让孔子喜欢,跟同学们的关系也非常好,尤其是跟善于理财的冉有。

结果,就出了一件怪事。

某年,公西华当了外交官出使齐国。这当然是让人高兴的事。奇怪的是,冉有却为他母亲申请救济。

孔子说:给小米六斗四升。

冉有说:能不能更多一点?

孔子说:那就再加二斗四升。

结果,冉有至少给了八十斛。

孔子不高兴了。他说:阿赤出国访问,可是坐着肥马拉的高级轿车,穿着又轻又暖的名牌衣服。我们君子做慈善,只能雪中送炭,不能锦上添花。

此事可疑。

请问,公西华出国,为什么要孔子给钱?

他出的究竟是公差,还是私差?

是替鲁君办事,还是替孔子办事?

乘肥马,衣轻裘,母亲又怎么会没钱用?

更难以理解的是,公西华的家里缺钱缺粮,他自己为什么不说,要冉有去向老师申请救济?

没有人说得清。

也许,公西华出的是公差,所有排场都靠国家财政拨款。可惜公款不能私用。挪用公款是不忠,母亲没钱是不孝。忠孝不能两全,公西华只能如此。

冉有却认为,一个人在外头风光体面,家里也不能穷兮兮的。但是这话并不能去对国君去讲,也就只好向老师要钱。碰巧的是,善于理财的冉有当时正好担任了孔子的大管家,便自作主张给了一大笔。

谁说冉有谨小慎微来着?

如果想干,也没什么不敢的。

这件事没有下文,不知道多给的小米是不是被孔子追回,或者被公西华退回。大概没有。因为孔子的一贯主张,是过去的事情就让它过去,叫既往不咎。

看来,家里再有钱,不如有个好人缘。

公西华会做人,所以吃得开。

冉有呢?

孔子说:这家伙应该狠揍一顿。

本节故事见《论语》之《先进》《雍也》《八佾》

差点就挨打

孔子怒火万丈,要开除冉有的学籍。

发飙倒不因为冉有替公西华要钱,这时的冉有也不再是孔子的大管家,而是季康子的。季康子是鲁国世袭的执政官,权力和财产其实比国家元首还大还多。到季康子那里去打工,实际上就是当官。

孔子很赞成学生从政,何况这事也跟他有关,因为鲁国的这位执政官曾经请孔子推荐人才。

季康子问:子路这个人,可以让他当官吗?

孔子说:阿由果敢刚毅,当官算什么!

又问:子贡这个人,可以让他当官吗?

孔子说:阿赐通情达理,当官算什么!

又问:冉有这个人,可以让他当官吗?

孔子说:阿求多才多艺,当官算什么!

另一次,孔子还夸过公西华。

结果,冉有成为季康子的大管家。

说起来这是好事:冉有解决了工作问题,季康子有了得力助手,孔夫子也算了却多年的心愿。

但是,冉有很快就发现,他的日子并不好过。因为时代变了,季康子的执政理念跟孔夫子的政治主张完全相反。在老板和老师之间,他只能选择老板。

孔夫子也很快就不满意。

不满的事情挺多,比方说季康子公然以大夫的身份祭祀泰山,冉有却表示不能阻止。但最让孔子气愤的是季康子已经富可敌国,却还要搞税制改革,增加人民的负担。这件事,孔子曾经告诫冉有不可实行。但不知是冉有说了没用,还是根本就没说,改制雷厉风行。

于是,孔子的愤怒便像火山爆发:

非吾徒也,小子鸣鼓而攻之可也!

那么,扁了没有呢?

好像没有。

再说,孔夫子也不是主张动粗的人。

因此,这话一般都翻译为:同学们,你们可以大张旗鼓地去声讨反对他!

不过,这事同样没有下文。

冉有也好像并没有被开除。

现在看来,孔子的学生真是无奇不有,有挨骂的也有差点就挨揍的。顶嘴吵架闹别扭,拿怪问题刁难先生或者抬杠顶牛之类,也都一应俱全。

但是奇怪,所有学生都爱他们的老师,包括挨骂的宰予,挨训的冉有,被敲打的子路和子贡。周游列国时孔子被围困在陈蔡之间,学生们也都不离不弃。

孔门师生就像虽然拌嘴却又亲亲热热的一家人。

为什么会这样呢?

当然因为他们的老师。

这,恐怕才是更该去了解的。

本节故事见《论语》之《雍也》《公冶长》《八佾》《先进》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