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男生 女生 完本 排行 书单 专题 原创专区
汀兰水榭 > 其他 > 易中天中华经典故事 > 宰予的故事 没有怀疑就没有真理

易中天中华经典故事 宰予的故事 没有怀疑就没有真理

作者:佚名 分类:其他 更新时间:2021-12-18 15:39:26

宰予的故事

没有怀疑就没有真理

白天睡大觉,

上课瞎胡闹,

说话就像放鞭炮,

专跟书本唱反调。

不走阳关道,

提问就下套,

孔家店里卖膏药,

挖个坑让老师跳。

同学同学你莫笑,

哥们其实有人要。

吊民伐罪驱虎豹,

子路冲锋我吹号。

昼寝之谜

孔子说,宰予是垃圾。

宰予字子我,所以也叫宰我。他是二期的,跟子贡还同为言语科,跟颜回和冉有则同级不同科。

冉有是政事科。

颜回是德行科。

言语科与德行科,不但培养目标有异,学生也性格不同:前者能说会道,后者沉默寡言。

孔夫子喜欢木讷的,他说:

刚毅木讷近仁。

刚是刚强,富贵不能淫。

毅是坚毅,威武不能屈。

木是目光呆滞,面无表情。

讷是反应迟钝,拙于表达。

孔子认为,这样的人比较靠得住。

与木讷相反的,叫巧言令色。

巧言就是口齿伶俐,巧舌如簧。

令色则是春风满面,眉飞色舞。

孔子认为,这样的人不可靠,因为花言巧语和表情生动无非是为了讨人喜欢。所以他说:

巧言令色,鲜矣仁。

结果,言语科的学生总是被敲打。

比如宰予,比如子贡。

不过,子贡的待遇并不低:高级饭桶。对宰予就不客气了,那话简直难听之极:

朽木不可雕也,粪土之墙不可杇也。

于予与何诛?

杇读如乌,泥工抹墙的工具,也指抹墙。

所以,这些话翻译过来就是:已经腐朽的木头不可以雕刻,垃圾垒成的墙不能粉刷。宰予呀宰予,你让我说什么呢?我都不知道该怎么骂你才好!

呵呵,都垃圾了,还说不知该怎么骂。

宰予,怎么就惹了老师?

据说,是因为昼寝。

昼寝就是白天睡觉,但不是上课打瞌睡。

孔子上课并不点名,也没有固定的教室,教学方法主要是聊天,再加上音乐伴奏。不想听可以不来,每次来的学生也不一样,比座谈会还随意,根本不可能发生由于上课打瞌睡而惹得老师生气的事情。

大白天睡觉也没问题。孔夫子当然喜欢勤奋好学的学生,却未必禁止午休,再说也没有作息时间表。

宰予挨骂,多半因为撒谎或者吹牛。

因为本章还有一句话:

始吾于人也,听其言而信其行;今吾于人也,听其言而观其行。于予与改是。

这话的意思是:过去我对一个人,是听他说什么就相信他会做什么。现在不同了。听他说什么,还要看他做什么和怎么做。让我改变态度的,正是宰予。

看来,事情也许是这样:宰予曾经信誓旦旦要勤奋学习,孔子也相信了,结果却是昼寝。

也许,被发现的时候还正打呼噜,说梦话。

孔子怎么能不骂他是垃圾?

实际上,老先生是很看重信誉的。他说:

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

信是信任,也是信赖,还是信用。这是人与人之间为了社会稳定和自身安全而建立的关系。也因此,只有信守承诺,说话算数,社会才有稳定性,人们的心里也才有安全感。所以孔子才会说:

民无信不立。

宰予失信,当然是朽木不可雕也。

不过这也只是猜测。因为“听其言而观其行”这话未必就是在骂完宰予之后接着说的,也可能是后人编辑在同一章。但那家伙说话做事出格,曾经几次三番弄得老师下不了台,则恐怕确有其事。

本节故事见《论语》之《子路》《学而》《公冶长》《为政》《颜渊》

挖个坑让老师跳

跟子路一样,宰予也喜欢抬杠。

不过,这两个人性格不同,路数也不同。子路抬杠是胡同里赶猪,直来直去。态度虽然粗鲁,问题却并不难回答。宰予则是喜欢做白日梦的,梦里不知道都有些什么弯弯绕,提出的问题也刁钻古怪。

有一次,宰予问孔子:比方说,有个好人掉到井里去了,老师你也跟着跳下去吗?

这是一道陷阱题。

为什么呢?

因为“好人掉进井里”并非事实,只是假设,而且孔子也知道是假设,所以反而不好回答。

如果说不跳?

什么?见死不救啊!

如果跳呢?

宰予便会笑嘻嘻地说:哈哈,井里没人。

结果,是孔子掉到井里去了。

这可是既考道德品质,又考智力水平的陷阱,堪称双重考验,请问孔子该怎么办?

他的回答是:

何为其然也?

什么意思?

说白了就是:你不能这么问。

为什么不能这么问?

因为不合君子之道。

君子之道是什么?

坦坦荡荡。

也就是说,你跟君子说话,必须要实事求是。有就是有,无就是无,是什么就肯定是什么,不能搞假设和比方说,何况救人也未必非得跳井。

因此,接下来孔子告诉宰予:

君子可逝也,不可陷也;可欺也,不可罔也。

这句话的意思是:对待正派的人,可以挑战,不能陷害;可以欺骗,不能愚弄。当真有人失足落井,正人君子肯定要救。但是,你不能故意弄个谁到里面,然后以救人为名把君子也弄进去。这就是陷害。

同样,你也不能哄骗君子,指着一口空井说有人掉在里面。等他下去了,又看他笑话。这就是愚弄。

陷害和愚弄,都不是君子之道。

挑战和欺骗,倒是可以的。

宰予无话可说。

那么,欺骗与愚弄,又有什么区别?

这个问题,我们到讲孟子故事时再回答。

现在还说宰予。

本节故事见《论语·雍也》

严重挑战

宰予真正叛逆,是反对三年之丧。

什么是“三年之丧”呢?简单地说,就是在父母亲去世以后,要披麻戴孝二十五个月。在此期间,禁止有任何的物质享受和娱乐活动,包括不能吃细粮,不能穿丝绸,不能听音乐,不能玩游戏,等等。

这就是孝,也是礼。

宰予却对孔子说:三年?也太长了点吧?

那么请问,多长时间合适?

宰予说:有一年就足够了。

孔子没想到还会有这种问题,循循善诱的他也只好耐心地问:父母去世不到三年,就吃细粮酒肉,穿绫罗绸缎,看歌舞表演,听音乐曲艺,你心里好受吗?

宰予说:好受呀!

孔子被噎住了。

他说:如果心安理得,你就那样做好了!一个君子居丧时,因为心里面充满悲痛,吃东西没有味道,听音乐不觉得快乐,住在自己家里睡不着觉,这才要穿麻布衣服,吃粗粮野菜,住墓边草庐。你既然不难受,那就吃你的细粮,穿你的丝绸,听你的音乐好了!

宰予听完,一声不吭退了出去。

奇怪的是,这回孔子却没有骂他,只是伤心地自言自语说了一大堆话。他说:宰予真是没有爱心呀!一个小孩子,生下来三年以后,父母亲才不抱他了。所以那三年之丧,是普天之下都要实行的嘛!

原来,守丧三年,是因为父母抱了三年。

如果没抱呢?

应该就不用。

难怪孔子最后会说:

予也有三年之爱于其父母乎?

这话也有各种翻译。

第一种:宰予难道就没有在父母那里得到过三年之爱吗?他怎么可以质疑三年之丧?

这是生气。

第二种:宰予不也跟别人一样在父母那里得到过三年之爱吗?他怎么会想到要质疑三年之丧?

这是惋惜。

第三种:宰予恐怕是没有在父母那里得到过三年之爱吧?要不然怎么会质疑三年之丧?

这是同情。

但不管怎样,三年之丧都源于三年之爱。

背后的深刻道理则是:

孝,就是爱与爱的回报。

所以,当父母的,一定要抱孩子。

你不抱孩子,孩子就没爱心。

到时候,也别怪他不孝。

那么,宰予有没有被父母抱过?

不知道。但可以肯定,他跟子贡一样是孔子的忠实信徒,对先生可谓心悦诚服推崇备至。宰予甚至说过这样的话:在我看来,我们老师比尧舜都贤明得多。

哈,骨灰级粉丝呀!

是的,然而一点都不奇怪。

挨过孔子训的,请问谁不是忠心耿耿?

子路挨骂最多,忠诚度也最高。

还有子贡,也是。

何况孔子并不反对质疑。学生质疑,他当时也许会发脾气,但也总是会讲出自己的道理来,比如跟子路讲为什么要正名,就连回答宰予“你不能这么问”也说明了原因。要知道,不能这么问,并非不能质疑。

不能的只是“这么”而已。

相反,颜回从不唱反调,他还引以为憾。

这说明什么呢?

孔子清楚:

没有怀疑就没有真理。

可惜,这道理很多人不明白。

本节故事见《论语·阳货》、《孟子·公孙丑上》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